为什么有人说:“同学聚会和战友聚会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

同学聚会是要看在哪个年龄段。各个年龄段同学聚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客观因素存在的。今天我就以自己的同学聚会为例来说明一下为什么同学聚会和战友聚会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当然,我没有参过军,也没有战友。就以同学聚会来分析。)

一、学校毕业十年后的聚会。

我在刚毕业的那十年里,就是和本来就关系很好的三两位同学保持联系。其它同学都不知道联络方式。(我是70后,那年代没有 微信,QQ,只有座机号码。同学之间联系基本靠写信。)

因为毕业就步入社会,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职场、婚恋、生儿育女都需要精力去应对。那时候也没有人倡议同学聚会。

等十年之后,同学们的工作婚姻都有了眉目,生活趋于稳定,孩子也基本能利过手了,才能腾出时间来考虑其它的事情。才想起以往的同学情谊,才有精力去参加同学聚会。

以我的同学聚会来说,联系最多的也是高中同学。在毕业十年后,2003年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参加的人有80%,还算是圆满的。没来参加的同学都是路途遥远,很不方便,再加上都在上班,也不自由。

所有来的同学,十年再见,还是倍感亲切。见面就握手拥抱,好不热情。觥光交错,谈笑风声。同学们之间的职位,贫富差距还不大。沟通交流基本都在一个层次。所以尽诉别后衷肠,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甚是尽兴。玩得不亦乐乎。

短短的三日聚会游完,很快就结束了,分别还觉得依依不舍。

但是聚会归聚会,聚会结束后,虽然都人手一本通讯录,但,经常联系的人还是原来那几个关系好的同学,原来关系淡的同学依然很淡。

二、学校毕业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又过了十年,2013年我们班又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这一次参加的人数也达到80%。虽然很多同学在上次聚会之后都不曾联系过,但这次相聚依然非常亲切。只是上次参加过聚会的很多同学这次没有再参加,而上次没有参加的外地同学这次都赶来参加了。毕竟二十年同学聚会,不会再有。不参加还是很遗憾的。

但,这次同学聚会的氛围就没有第一次那么融洽了。同学之间贫富也有了很大的差距,职位也分开了档次,同学之间说话也开始互相奉承了,有钱的同学也不自觉的炫富了,职位高的同学也不自觉的说话硬气了,总之都有相互攀比的心理了。其间还偶有言语冲突发生,闹得甚是不愉快。

当然,也有心态好的,混得一般般的同学,比如有书君我,就是去看看同学们都混成啥样儿了?各行各业多几个有出息的同学,有书君也好去沾沾光,将来有事儿也能有个同学照应一下,也算是个人脉资源吧。有书君很现实啊!有熟人好办事嘛。

这次同学聚会完后,小型同学聚会就多也起来,大规模的小学同学聚会,大学同学聚会,有书君都觉得索然无味了,再也不愿去参加了。也许是人上岁数了,喜欢清静了,不热闹了。去了也无非就是聚一顿餐,海吃海喝一翻而已。倒不如约上两三位心仪的朋友,一起坐坐,喝喝茶,谈谈人生呢。

人到中年,进入不惑之年了。又到了一个人生的重要顶峰时期,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事业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大型的同学聚会总感觉失去原有的意义了,混得好的同学不屑于参加同学聚会这种社会形式了,混得不好的同学也不愿自己给自己去添堵了。混得不好不坏的同学们聚一聚,乐一乐还是可以的。

这样看来,我觉得同学聚会多少,其实是跟年龄段有很大关系。而不是笼统的认为是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过,有书君觉得,能做同学战友的,都是缘份,同学战友情谊是一生中的财富。理当好好珍惜,不论贫富,不论贵贱,同学之间是平等的。重在那份情,其它都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如果有机会有时间去参加同学聚会还是参加一下的比较好!毕竟见一次少一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人说:“同学聚会和战友聚会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