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有”到“空心病”,重点大学的学生到底在焦虑什么

从“一无所有”到“空心病”,重点大学的学生到底在焦虑什么_第1张图片

自从前段时间被《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刷爆了朋友圈之后,我的朋友圈又一次被一篇文章迅速占领了《30%的北大新生厌学,只因得了空心病》,说实话,这个文章的标题就足够震撼,而转发者比上次《985,211》更为众多,我的朋友们,大多在高考的时候在全民叫嚣的呐喊加油声中干掉了99%的同龄人挤进了重点大学,却在这30%的数据里,开始怀疑自我,恐惧现状。

可想而知,整个社会都当你是金字塔尖的人物顶礼膜拜施以重任,成天顶着巨大压力,焦虑不堪的大学生们只能借以一篇文章来寻求认同感。这篇文章是根据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的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整理的,“空心病”是他编的,而活生生的一个个例子确实他经历过来的。

几天前被第二天的一个考试折磨到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我带着前所未有的虔诚看完了这篇爆文,里面有一段当即读来,特别想在黑暗中抱住这个拯救了无数想要自杀的学生的老师大哭一场,说真的,要不是大学四年坎坎坷坷的磨砺过来了,我也不会清醒过来写这么一篇文章,来对这个时代很多人所不理解的焦虑做一个极其微弱无力的声援。

文中有个高考状元说,他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到恐惧,19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所以才轻而易举地放弃生命。

我不知道这个高考状元是不是我认识的高考状元,还是每个高考状元经过红着眼的厮杀后在劫后余生的战场上貌似风平浪静的这么想过。

现在仍然记得,我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没有过双休日和假期的同学,高三的时候因为校长推荐保送到北大,所以在距离高考还有八个月的时候,他就彻底解放了,我们有多羡慕啊,学习学到昏天黑地的时候还幻想一下自己要是他现在要去干什么,刷剧,打游戏,四处游山玩水,整整八个月啊!可是你们猜怎么着了?他每一天都来上课,一节课都没有缺过,面前摊着一个字都没有的笔记本,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老师,有一天老师终于被他盯毛了,颤抖着问他还来学校干嘛,他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幽幽地回答:“因为我不知道要去干什么啊?”

我知道你们都觉得他学傻了,我当时也是这么以为的,因为高三的时候,还真有邻班的同学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我们还有些嫉妒的想到,像他这种只知道学习的人,就算到了大学,肯定也混不好,而现实真的是让我们啪啪啪打脸的,人家不仅混到了学院绩点第一,还拿了各种国际大赛的奖,才本科就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好几篇SCI的论文,当年那个坐在狭小的空间里发着呆的大学霸混的风生水起,朋友圈全是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意气风发的照片。

说实话,要不是看到他忙碌到异常,我真的觉得他可能是我短期内无法企及的一个遥远的榜样,后来看到他深夜里发在朋友圈秒删的状态,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因为一到深夜,所有的事情就结束了,没有老师的任务,不需要上课,该完成的因为学霸的高效率都很快就完成了,他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睡觉变得特别的罪恶,只能靠醒着来勉强慰藉自己没有辜负人生。

在我们都疯狂转载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们一个老师特别淡定的回了一句:无心必空,无目标必盲目,无实现目标的能力必虚。

于是我们能看到,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往往自卑,重点大学的学生往往焦虑,我们都是在这个功利时代下的产物,不管有没有努力,都仿佛在一段时间内会感觉到迷茫,肤浅的来讲,没有目标,或者说,这个目标根本就是别人强加的,社会强加的,你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未来规划何在,而普通的学生可能会有短期的小目标来实现短期的人生意义,大学霸们因为太轻而易举地就达到平常人需要很努力都达不到的目标,反而会失去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的动力。

可能,这就是无敌是多么寂寞吧,虽然我不想调侃,而是很严肃的来对待这个问题。

看到文章后面有些评论,有些人挺冷漠的写到:“估计是闲的。”不得不说我们社会的容忍度和宽容度实在是太低了,之前“抑郁症”,有人说是作死,现在“空心病”,又有人说是闲的。这些只能靠抨击别人来获取一点存在感的喷子们大概是永远都不会有这种感受,他们多有目标,多有动力啊,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角角落落,两眼死盯着那些事不关己的时事热点,慷慨激昂的发表着自己的一面之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

也许在这个世界里规规矩矩,特别听话的孩子都会受到一点惩罚吧,在人世间行走这么一遭,哪能不经历一些挫折。

在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制定死的教学计划和各种各样的考试之后,突然就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要有一个目标才行,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最好是令大家都满意的。于是我们读书,考试,继续深造,就奔着这一条路一直走到黑,其实我也有一段时间是不知道干嘛的,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也不知道就这样一直读下去将来能干嘛,对本科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已经付出了努力了,就倔强的觉得它也该有所回报才对,然后就忽略掉了努力本身的意义,只有太想得到结果了,才容易迷茫,而社会往往又是以你得到的这个结果来衡量你的价值的。

之前有一个清华建筑系的女生退学了去学做糕点,兴致勃勃的把自己的作品发在公众号上,确实精致,熬着夜画过一张张稿子的手对这种平常小物都有着别样的灵性。因为实在没有做饭的天赋,我挺羡慕这种心灵手巧的女生的,所以就称赞了一番她的“金陵十二钗”们,没想到底下除了熟悉她的几个人,清一色的评论都是:“清华培养出一个建筑师多不容易,你竟然跑去干了这么没意义的事。”

我为这个社会感到悲哀的是,我们都在探讨一件事,一个行业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却从来没探讨过对我们本身的价值,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建筑师,也不缺糕点师,可是这是她想干的呀,那就足够了,为什么一个保安通过自学考上了北大你们就觉得励志,一个清华的学生退学成了糕点师你们就觉得堕落。

在这种有些畸形的社会价值关系下,我们连真正的梦想都羞于启齿,生怕是不符合大家期望的,于是拼了命的学习,考好试,在进入一个还不错的重点大学后,突然就焦虑了,看着有些人动力满满的,不管能不能在学术表现上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的朋友里真正离经叛道的不多,总是空口离经叛道的倒不少,程塞算一个,这货从小有个远大的志向,就是当一个考古学家,后来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被爸妈以死相逼报了上交大的化学系,结果没上两个月就吵着喊着要退学,还在群里各种怂恿我们一起退学,那时我们上了大学后都觉得自己的专业是个什么鬼,可谁都没有勇气响应他的号召,毕竟高三那样的水深火热的日子,之后回忆起来可能会怀念,但谁也没有再经历一回的打算,人生苦短得很,何必浪费在考卷上。

年少的时候都特别喜欢拉帮结派的聊梦想,法医,外交官,流浪歌手,豪放派诗人,还有天上人间的大boss,反正说说又不要钱,想什么的都有,而我们这一帮子人里,大多在面对分数痛哭流涕之后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学校,专业,只有毛毛跟家里人抗争,毅然决然的撕掉了北京某211的录取通知书重新复读,更令我们觉得疯狂的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理科生,毛毛复读的时候竟然选择了文科,更重要的是,消失在朋友圈一年的毛毛,一出现在群里就甩出一张北外的录取通知书,对,他就是那个有个物理系教授的老爸,却梦想当外交官的傻瓜。

有的梦想听起来实在不靠谱,却有人认认真真的在实践,有的目标听起来特别的目光短浅,甚至于好像对社会没什么贡献价值,可是它却能鼓励我们在某一段时间内,踏踏实实的专注于一件事。

后来程塞还是没有退学,这哥们交了个中文系女朋友,俨然摇身一变成为文艺小青年,天天在朋友圈秀恩爱秀书单秀字帖,现在我们再问他,还想当考古学家吗?这货还是贱兮兮的回答,以后的事谁清楚,现在的目标就是等我媳妇毕业一起在上海攒钱买房子。

多么胸无大志啊,当时我们听了都特想损他,可看着他一副特幸福特有干劲的样子,再看看自己,好像自己的梦想没实现,也没想好下一步要干什么,就没了损他的资本。

人是个特别需要鞭策的动物,所以才会在没了目标之后,就俨然献身于茫茫的迷雾中,动弹不得,其实我有时候觉得,哪怕你现在的目标就是从哪能赚个几千块钱呢都好过漫无目的的瞎忙,我特别佩服我同桌宝哥的一点就是,他是我见过最没志向的人,但又是我们这些人里面干什么都能干到最好的人,他能把那些稀奇古怪的爱好说得特别清新脱俗。比如打游戏,是代表人类来对抗机械,比如看小黄书,是探索那些未知的奥秘,比如连他努力学习,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赚奖学金来追苹果新品iphonese,非得说成是利用穷来刺激学习的欲望,他上清华,所以周围大牛多,每年都拿的是二等奖学金,今年终于拿了一个励志,拿了一个一等,特别忧伤的发语音给我:“怎么办,最近好没有动力。”,我发了一个抱抱的表情给他:“大概是钱太多了吧,把你的钱给我吧,然后就有动力再去赚了。”

《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出来后,就有个公众号马不停蹄的发出了解决方案,点开之后只有两个大字“退学!”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可不得不说这是个很现实的答案,不管上哪所大学,总会有千般万般的遗憾,要么有勇气撂下世俗的偏见退学,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要么就把现在的苟且过成丰富多彩的样子,成天自怨自艾的,要么苦大仇深的把自己搞得像个陀螺一样晕头转向的,要么干脆直接什么都不干,这两种其实都挺虚度人生的。

我上大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焦虑症特别严重,当时所有的事都堆在一起,家里分财产在打官司,朋友抑郁症几次自杀未遂,学校里要上课,要管理社团,要打比赛,我最可怕的一个月,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还做着没完没了的噩梦。后来我一个心理老师就告诉我,睡不着的时候就不要强迫自己去睡,干点当下能让你平静下来或感觉到快乐的事,比如看个视频,看个小说。我当时对她这种“草菅人命”的治疗方法是持怀疑态度的,睡不着,还不逼着自己去睡,是要一整晚熬夜么,然而晚上耳鸣特别严重,大脑像在敲锣打鼓,我只能按照她的方法看了一集RunningMan,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也没有做噩梦,后来如法炮制的将这个方法应用到了其他事情上。比如做课题遇到瓶颈的时候,允许自己去看个电影,社团活动月催的要紧又拿不出方案来,就允许自己跟朋友聊个天,这才发现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你强迫自己原地不动干着急就能解决的。

用我自己做例子当然不是希望你们为了刷剧打游戏而熬夜,而是在焦虑的时候,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你要说你一学习就焦虑那我也是没办法了,只能告诉你,退学去打工吧。

现在大家都明白要努力,可是很少人明白我们在努力什么,要往什么方向努力,于是一边对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破口大骂,一边绕在固步自封的圈子里走不出来,其实干嘛不把问题想简单一些,答案只有两个,TRUE OR FALSE,正确就往前走,错误就赶紧回头还来得及,这样你才会发现,你并不是一无所有,还有追求生命的满满的热忱。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无所有”到“空心病”,重点大学的学生到底在焦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