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八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八_第1张图片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八(1119)

提问和追问相契合

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

案例及解析——可能与不可能

在教“可能性”时,教师提问:“同学们摸过奖吗?今天老师带来个摸奖箱,猜猜看,今天的奖品会是什么呢?”“小玩具!”“学习用品!”……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猜测着。“你们说的都有!”教师说,“如果哪位同学能从箱子里摸出一个蓝色的球,你就能获一个笔记本作为奖品。”

第一个学生没中奖,第二个学生也没摸蓝色的球。5个人摸完了,都没摸到!

教师若有所思地问道:“都没中奖,今天同学们的运气可不太好哦!”学生有些急了:“我们的运气不会这么差吧?您的箱子里是不是没有放蓝色的球啊?”“大家也这么认为吗?”教师反问学生,很多学生表示赞同。

“让我们来看看究竟。”箱子里的球被倒出来了,有红球、黄球和绿球,真的没有蓝色的球!

“老师根本就不想让我们中奖!”学生吵嚷起来。

“噢,看来有些情绪啊,说说看,为什么我不想让大家中奖呢?”学生回答:“您的盒子里根本就没有蓝色的球,却规定了摸到蓝色的球才能中奖,我们当然不可能中奖了。”

教师:“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有获奖的机会呢?”

学生:“在摸奖箱里放进蓝色的球就行了。”

教师:“那就听同学们的,把这3个蓝色的球放进去,还有几个其他颜色的球呢?”“有3个蓝色的球,还有3个其他颜色的球。”很多学生回应道。教师摇动摸奖箱后问:“这次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个学生应邀走到摸奖箱前,教师没有让他把手伸进去,而是向学生们抛出问题:“请同学们预测一下这位同学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来,肯定能中奖吗?”“有可能中奖。”“不一定中奖。”“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

教师转向摸奖人,问道:“你怎么认为?”“我当然希望中奖了,可是我也不确定。”教师接着问道:“这次大家可是亲眼看着老师把蓝色的球放进去了,怎么还不确定?”摸奖的学生说道:“因为箱子里不仅有蓝色的球,还有其他颜色的球,所以我有可能中奖,也有可能不中奖。”

“说得太好了,同学们猜猜看,他会摸到一个什么颜色的球呢?”

“红的。”“黄的。”“绿球。”“蓝球。”“四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摸到。

“我们只能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这次摸奖的结果了,是吗?”

学生们众口一词:“是!”教师板书了“可能”两个字。

教师将摸奖箱送到学生面前:“来看看你的运气吧!”创设学生熟悉的摸奖情境,学生们随着教师的层层设问经历了“猜测一体验一推理一验证”的过程。有趣的情境,充满数学思考的追问,带领学生向问题的纵深探究。环环紧扣的追问,使学生们对“不可能”、“可能”两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们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教师的追问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