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之王——糖尿病(一)

此文章是从我同步微信公众号——上了海贼船就跟海贼走
公众号的排版要比在上好,并且后文有一些相关补充,欢迎移步公众号,看的更舒服~!
感谢你的关注,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最近看了王立铭教授的关于糖尿病的课,收获颇丰,总结着来写写。

糖尿病,现在是患病率很高的一个疾病,相信都不会陌生。为什么这是一个凶险的疾病呢?其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糖尿病患者早期难以察觉。
人体自身是有稳态来保持平衡的,当血糖发生小波动时,自身基本上是感觉不出来什么症状的,这也给预防蒙了层布,因为早期的不易察觉,会错过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时间。
2、一旦发病几乎无法逆转。
即便在今天,糖尿病仍然是一种几乎无法根治、无法逆转的疾病。人们所期待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控制”,尽量延缓病情的恶化。
3、糖尿病本身并不致死,但是会引发各种致命的疾病。
要知道,疾病带来的灾害不仅仅是在疾病的本身,还有另一个严重的,就是疾病所带来的副作用。

因此全文分为三个部分:是什么?怎么治疗?如何管理?

这一篇,就来讲讲,糖尿病究竟是什么。

一、糖尿病是什么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脂等又称为“现代文明病”,成为了一种流行病、常见病。医生常用“三多一少”来概括糖尿病的特征,即吃得多、喝水多、排尿多,同时体重下降。而医生的临床诊断标准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直接:测量血液中的糖分浓度。若血糖浓度过高,例如超过了 11.1mmol/L,则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了。


慢病之王——糖尿病(一)_第1张图片

那么,血液中的糖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糖类是我们细胞中的有机物之一,与其并列的还有蛋白质等,血液循环中的糖类,本质上都是同一种化学分子——葡萄糖。

简单来说,血液中葡萄糖,是生物体内部能量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要知道,任何生物想要生存,都需要有能量的不断输入,对于植物来说是阳光;对动物来说是要补充食物。因此,细胞想要生存也需要能量的输入。然而,身体不同的细胞组织,需要的能量类型、量度可能都是不同的。而我们血液中的糖,就是充当着一块儿“万能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体内血管中流通着。身体的哪个细胞需要能量,就直接从血液中“抓来”分解产能。循环血液中正常的葡萄糖含量为3.3-7.05克(假设人体含血量为5升,相当于男子的平均含血量)。具体来说,一个成年人的血管中,总是稳定的流动着5g左右的葡萄糖。

于是乎,我们身体的控制中心便可以通过监控血液中的葡萄糖来实现对身体的宏观把控,不用再去过度精心关心每一个细胞具体所需,继而也可以保证每个细胞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能量了。

血糖的稳定

那么血糖是如何维持稳定的呢?怎么就在那个范围波动不变了呢?

实际上,在人体中的血糖浓度是被严格控制的,通常维持在900毫克/升(5mmol/L)左右。正常范围为4-7 mmol/L,这是血糖的恒定性。血糖浓度一般在进食一到两个小时后升高,而在睡眠结束后降到最低。

慢病之王——糖尿病(一)_第2张图片
此图为一天中(三餐)人体血糖(红色)和胰岛素(蓝色)浓度变化的理想曲线。而实线表示进食富含淀粉食品的情况,虚线表示进食富含蔗糖食品的情况。

人体内血糖水平能保持如此稳定的范围内,主要依靠位于人体胰腺上的胰岛上的细胞分泌不同的化学分子来调控血糖。

第一种是负责升高血糖的alpha细胞,当它检测到血糖太低,就会释放胰高血糖素进入血管,这种分子能够让人增加食欲,增强营养物质的吸收,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让血糖快速上升。
而第二种则是负责降低血糖的beta细胞,当检测到血糖过高时便会释放胰岛素,功能与胰高血糖素刚好相反,通过抑制食欲、促进糖的回收,从而快速降低血糖。

举个例子说,当你剧烈运动以后,身体耗能就比较多,血糖水平降低,这个时候,alpha细胞就会释放胰高血糖素进入血液,让你感觉极饿,反馈给下丘脑摄食中枢,要你赶紧找点儿东西来吃;同时它也会让你的肝脏产生更多的葡糖糖进入血液供给细胞。而反过来,当你吃的饱饱的了,食物中的糖分吸收进入血液,一下子血液里又太多的葡萄糖了,这时候,beta细胞就开始释放胰岛素进入血液,让你大脑知道你已经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同时让你的身体各个部分(肝脏、皮下和肌肉细胞等)赶紧把多余的葡萄糖吸收,不让细胞吃的太撑。

正是通过这一套“油门”与“刹车”,保证着我们的身体以一个安全的速度前行。那么,当“刹车”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导致人血糖或居低不上,发生低血糖;又或是持高不下,发生糖尿病。

同一个名称的两种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最早记载于西元一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和体重下降,中世纪以后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医生治疗的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典型症状的人好像彼此差别特别大:一群是十几岁的孩子;另一群则是四五十的成年人,而且往往是大腹便便的中老年人。这两群人,症状高度一致,却找不到共同的生活习惯或者年龄阶段。

这里有一个这样的实验研究,虽简单粗暴却彻底解决了这个疑问:

研究者无差别召集一群糖尿病患者,给他们喝一杯浓浓的糖水,将血糖升上去,再打一针胰岛素,看看会发生什么。实验发现,症状类似的糖尿病患者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差异,那便是一些患者,特别是年龄小的患者,打了胰岛素血糖很快就降下去了;但更多的是一点儿用也没有,特别是那些年龄大的、大腹便便的。这样一下子就把不同原因产生相同症状的糖尿病给清楚的界定开了。

直到1979年,国际糖尿病组织正式将同一个名字的糖尿病,根据发病的原因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糖尿病:

一类是自体本身就缺少降低血糖的胰岛素,称为“1型糖尿病”;另一类则是自体产生胰岛素的水平正常,但感应机制出现问题,即对胰岛素的感受力下降,虽胰岛素富足但是可利用的少,称为“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目前科学界认为,相当一部分的1型糖尿病其实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所谓的自身免疫疾病,就是指人体的免疫系统本应攻击外来的病原体,但是却发生了异常转头攻击人体自身的正常细胞的情况。在此机制中,beta细胞不幸中枪,被不分敌我的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杀伤,从而导致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继而使血糖居高不下。

【2型糖尿病】

指人体细胞对胰岛素失去反应。但这个背后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细胞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可能使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得不说,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还有将近一半多成年人处在糖尿病前期多亚健康状态。不管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如何复杂多样,可以肯定的一点儿,都是与现代生活方式分不开的。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因素,就是肥胖。没错,导致2型糖尿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肥胖。

这里要注意一个思辨维度,那便是:两件事情同时出现,不一定二者就是因果关系。若要证明,就要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来。但实际上,肥胖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证据也很充分。在各种科学的实验研究中,生物学家通过将小鼠喂胖、操作特定的基因等方法,发现肥胖确确实实是诱导2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之一。通过类似的研究,也可以得知像缺乏运动、吃太多动物脂肪,甚至是失眠等,都是发病的原因,而这些,可以说都是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因此我们也可以说2型糖尿病的增多是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

至于肥胖,到底是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的,从微观的角度,科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而有说服力的解释。目前有一个新理论“内质网应激”理论,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这里简单说一下,内质网是每个细胞里面都存在的一个细胞器,因其产生了应激,牺牲了一些正常的功能,比如感知胰岛素的能力,最终就导致了糖尿病的出现。

慢病之王——糖尿病(一)_第3张图片
1.核仁 2.细胞核 3.核糖体 4.囊泡 5.粗面内质网 6.高尔基体 7.细胞骨架 8.光面内质网 9.线粒体 10.液泡 11.细胞质基质 12.溶酶体 13.中心体 14.细胞膜

重新审视:糖尿病为什么是慢病之王?

现在,我们了解了人体中的血糖是如何来的,也了明白了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我们知道,2型糖尿病是与现代生活方式高度相关的一种疾病。下面,我们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临床表现,再来审视糖尿病的三个特点,这将会让你更加清楚这个疾病的可怕之处。其共有三个特点:

1、发病初期无迹象不好察觉

我们所说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其实已经是病情较严重时了。那,到底为什么会出现饮多、尿多、食多、体重减轻的情况呢?其关系与顺序应是如此:

【饮多与尿多互为因果】水在自然界其实是不好找到的,特别是对于人能喝水,大概也就是淡水和井水。所以人体自身的肾脏会对水进行储存,并且用尽可能少的液体将体内废物排出。当体内血糖升高,则会破坏身体的水平衡及渗透压平衡紊乱,导致肾脏保水功能下降,因而导致“多尿”,多尿便会引起人们“多饮”。

【食多与消瘦也是互为因果】可能会想体内血糖高证明能量多,糖分多,为什么还会体重下降呢?其实原因恰恰相反,虽然体内的血糖很高,但身体却感知不到。于是吃的更多来补充能量。然而吃进来的食物无法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因为无法感知利用还白白地流失掉了,时间一长,致使人体处于缺乏营养的状态,虽然伴随着“暴饮暴食”,却仍旧开始慢慢“消瘦”。当这些迹象表现出来,已经是非常严重了。要知道,人体自身是有“稳态”调节的,这也是为什么血糖会有一个范围波动,遍高或偏低一点儿,都不足以察觉到,但当稳态失衡,便是严重到底了。

2、一旦开始极难逆转

糖尿病一旦开始发病,就会进入几乎不可逆的持续恶化的状态。换句话说,发病的过程可以控制,但无法彻底根治和逆转。

血糖的调节,其实是一个经典的负反馈调节,血糖升高,胰岛素释放,降低血糖,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释放,升高血糖。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个正向放大的过程:血糖虽高,但细胞效应器无法利用血糖让血糖下降,然而胰岛素仍不断分泌降低血糖,慢慢beta细胞不堪重负,甚至死亡,然而血糖依旧高居不下,且因为beta细胞的不断死亡,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更会越来越差,血糖就再也别想着能自己降下来了…….其次,一个更让人头疼的问题,便是糖尿病引起的一个个的并发症。例如“糖网”、“糖肾”、“糖足”…这些并发症的发病机理都相似,大致是血管里糖分太多,改变了血管内很多物理化学性质等继而引发了疾病。糖尿病还会广泛的引发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更会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

在这些疾病等共同施压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会下降。每年全世界有400万糖尿病人过早死亡,主要就是拜其所赐。

3、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负担

身体上的疾病痛楚以及造成的负担已经前文已经提及,更为苛刻的,便是会造成患者的精神疾病。

由于发病原因的特殊性,不得不要求患者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包括饮食糖分的摄入、控制吃饭的时间、经常测血糖浓度、需经常运动等,这是一场要不间断的长期自律的抵抗战,不仅十分琐碎,而且还要有足够强大的心态去面对时不时恶化的情况。

人们往往就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刚开始的轻视和盲目乐观(觉得不是大事儿)——中期的急躁(花钱、花精力都治不好)——最后的绝望(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和严控的把控饮食等)。

虽然糖尿病是难以逆转、无法完全治愈的,但它完全是可控的。我认识的亲戚中,就有一直需要打针的来控制血糖的老人存在,往往是饭前饭后来一针,由于操作简单,往往就是自己习以为常的给自己扎一针。然而你要相信,通过自主的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糖尿病人与健康人的寿命是没有区别的。

「 结 语 」

对抗糖尿病,我们既不能觉得无所谓,更不能自怨自哀甚至是自暴自弃。你可能会抱怨,为什么人类努力达到所谓梦寐以求的生活,就导致了各种“富贵病”,就像那句网络语:“我努力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你居然让我吃素?”

控制饮食这项行为,你觉得不乐意,其实是因为这在对抗我们自身的基因。

以前我们吃不饱,每摄入能量身体便尽快储存,且要节俭着用,这是万年流传下来的习惯。而现如今,温饱已不成问题,食物的丰富造成了能量过剩,身体也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就仍照搬老祖宗在印记在基因上的习惯——多吃少动来继续保存能量,对抗“富贵病”的我们,其实也是在与自身的基因做对抗。

或许一些事情的发生,发展并不是如你所期望的或者是想要的,克己修身,也一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若事情已发,我们就必须要认真思考,学着去接受它的存在,想办法不让它侵害你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应当选择的对待生活、对待糖尿病的正确态度。

下一讲,将讲述糖尿病怎么治疗,谢谢看完了全篇,希望有所帮助。

【文后有些补充,欢迎在公众号上看!原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UwODQ4Nw==&mid=2247483860&idx=1&sn=64faa3a726e203c05c105bbe76428305&chksm=ebfb29fcdc8ca0ea52df6067a0aca23eb51b2337a06dc4a6179b1ce110d0a7ac88d29d6d057e&token=1949820457&lang=zh_CN#rd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病之王——糖尿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