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读书者计划-《流浪地球》

太阳走上末路,地球开始流浪。

地球的流浪之路,分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1(加速),流浪时代2(减速),新太阳时代。这条流浪之路,地球伴着人类要走2500年,一百代人,才能到达终点——比邻星。

怎么样,读过《三体》系列的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标准的刘氏故事结构。

个人认为大刘讲的故事首先胜在对宏观的设定和描刻,我们来看看。

刹车时代:人类联合政府给地球装上发动机,用岩石当燃料,让地球停止自转。同时为了避免相撞,给月亮也装上发动机,推离了原有轨道。逃逸时代:地球发动机全功率工作,由太空舰队开道,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到逃逸速度,逃离太阳系。流浪时代1,发动机全功率工作五百年,不停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在黑暗里惯性滑行一千三百年,奔向半人马座。流浪时代2,发动机再启动,调整方向,用五百年来减速,在出发后的二千四百年时到达半人马座比邻星。最后用一百年时间停泊进轨道,成为比邻星的一颗卫星,进入新太阳时代。这样的设定够宏大吧!

看那一个个超梦幻的黑科技名字:行星发动机,太阳氦闪,记忆遗传技术,反物质炸弹,民用超音速飞行器……够酷炫吧!

再看月亮离开时,掀起的巨浪;冰火两重天的地球;小行星带带来的全球性的海啸;木地相擦时的山崩地裂……够震撼吧!

然而这些还不是大刘这部《流浪地球》的全部看点。他对整个人类在这样的浩劫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的行为、认识等人性表现的探索,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例如婚姻变成了松散结构,主人公的父亲坦然地与妻子说出自己爱上了黎星,要去和她生活一段时间再回来,而妻子对此毫不在意,甚至连丈夫情人的名字都没记住。同时生育权也被控制,不是所有夫妻都可以生育,生育权要通过抽签决定,几率是33%。

例如面对茫茫未知的未来,和千疮百孔的地球,包括主人公在内的不少人,在不同的时期都多少感到绝望,有的选择在地表放纵着死亡,有的要开枪自杀。

再如人群中永远不会缺少谣言与斗争。谣言和斗争是伴随整个故事的,早先是飞船派和地球派的斗争,地球派胜出,然后就是每次近日点的恐惧带来的谣言,总能让群体人心惶惶;全书高潮,也是最恐怖的一刻是在脱离木星后。少数人基于对太阳的观察,认为太阳很稳定,而产生的“流浪地球就是个大骗局”这样的谣言,竟掀起了全球性叛乱,最终几乎所有的人类都信了这个论断,叛乱的人类颠覆了整个地球联合政府,把最后坚持的地球派五千多人全部以最残忍的方式处死,而当地球派死去的那一刻,太阳氦闪死亡,谣言破灭。

极端的环境是人性的试金石,但无论善恶,人类存活才是最重要的,乌合之众的嘈杂中总会有理智的头脑清醒着。就如最后的地球派投降前所说的:我们本来可以战斗到底的,但这可能导致地球发动机失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过量聚变的物质将烧穿地球,或蒸发全部海洋,所以我们决定投降。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这种跳出道德范畴的人类生存观,应该就是全书最大的亮点。

《流浪地球》,作为刘慈欣早先的短篇作品,值得花些时间一读。

………………………………………………………………………………

虽没看过电影版的《流浪地球》,但剧情大致是知道的。读了原著,两者除了大背景相同,真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对于电影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我认为电影注重细节,注重人物塑造,而这块不是大刘作品的特长,所以原著要拍电影,只能另起炉灶了,电影是大众文化,剧本考虑大众普遍的理解力,有所妥协是必然的,可以理解。

总之,要想视觉刺激,看电影吧。要想全方位刺激,看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读书者计划-《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