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心流》——做任何事情都能感到快乐的秘诀

​四要素

  1. 力所能及&不高不低

  2. 全神贯注&忘我状态&忘记时间&自我认同

  3. 明确目标&及时反馈

  4. 掌控风险

极简《心流》——做任何事情都能感到快乐的秘诀_第1张图片
heart-shape-1714807_1280.jpg

原理

  • 四类超常体验的游戏
  1. 竞争

  2. 投机,赌博

  3. 眩晕,搅乱正常的知觉,使意识发生改变,旋转木马高空跳水之类

  4. 模仿,创造另一种现实,舞蹈、戏剧及一般艺术等

  • 心流是过程也是报酬

  • 精神熵——精神失序——胡思乱想

  • 精神逆熵——最优体验——心流

  • 痛苦与快乐都是意识,不是现实

    快乐与痛苦取决于选择而不是现实

  • 意识主观可变

    人害怕的是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

    恐惧是想象,想象不是事实,想象主观可变

    情绪从内心产生,情绪不是事实,情绪主观可变

  • 现实无正负,现实只是信息,正负取决于主观判断

摘抄

  • 自我的执着很耗费精神能量,因为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觉得备受威胁。一受到威胁,我们就必须用知觉检视自我,以了解威胁是否真正存在,应该如何应付。比方说,在街上漫步时,我发现有人回头笑嘻嘻地向我张望,正常人的反应是开始担心:“有什么不对吗?我是否显得很可笑?我走路的样子很奇怪,或是脸上有污点?”每天好几百次我们都得到类似提醒,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是缺点。这种事情每发生一次,精神能量就为重建意识秩序而消耗一次。
  • 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活过
  • 我们的道德观只适用于自己的文化。在此信念下,不能用一套价值标准去评判另一套价值标准。
  • 永远警戒是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
  • 成年人的非理性行为植根于童年时所受的挫折。

苦乐由心

在匈牙利,遭独自幽禁数年之久的诗人蒂博尔说,有数百名知识分子被关在维斯格勒监狱。他们设计了一个译诗比赛,整整忙了一年多。首先,他们必须选一首值得翻译的诗,光是把名单传到每一间牢房,就花了好几个月,等到用巧妙的秘密通信手段收齐选票,统计出结果,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最后,大家都同意把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哦!船长!我的船长!》译成匈牙利文,部分也是因为这是一首大多数犯人都能记得全的英文诗。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开始了:每个人都忙着翻译这首诗。由于没有纸也没有笔,于是蒂博尔在鞋底上抹了一层肥皂,用牙签把字母刻在上面。等他记熟了一行,就再涂抹一层新的肥皂。每译完一个章节,译者先把它背下,然后再传给邻室。不久,这首诗就有十来个不同的版本在狱中流传了,并由每个犯人加以评估和票选。惠特曼的译诗比赛结束后,接着翻译一首德国诗人席勒的诗……

P.S. 本书读完大约需要4小时,实际用二十分钟看第三章足矣。

主要参考资料:

【1】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中信出版社


我从未真正看懂一本书,我只有个人片面的解读

读书就像逛超市

大部分时候你买到的都是你想买的东西

不想买的东西也不会因为你看了一眼就会买下来

书评就像一个人的购物车,你能在里面看到书评人的好恶

当我评价喜欢的文字时就像我赞美超市里的生菜那般,不代表生菜真的有万般好,只代表我喜欢生菜而已

当我评价不喜欢的文字时就像我在超市看到芹菜会感叹这个超市居然卖恶心的芹菜那般,芹菜并没有不好

而且我忽略了热爱芹菜者的存在

而且芹菜和生菜也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好恶有高下之分

而且芹菜和生菜努力生长也不是为了被我吃掉

读书也像去餐馆点菜

大部分人看完菜单都是点自己想吃的菜,可能因为喜欢吃,也可能因为好奇

点菜时难免内心有所预期,比如你点了番茄炒蛋,北方的你很可能期待这菜是酸味的,端上来一吃,没放糖,你大失所望,于是说这餐馆做菜不好吃。餐馆的菜真的不好吃吗?也许是不和你的口味吧。

读书的时候看完书名也会有所期待,看过之后没得到你想要的信息你觉得大失所望,这本书真的不好吗?也许是不和你的口味吧。

那难道我们就不能随便批评一家餐馆,一本书了吗?

不是的,我们应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交流让人发现甜味和咸味的番茄炒蛋各有特色

交流让人发现书中还有没发现的细节

原来这世界如此奇妙~

​四要素

  1. 力所能及&不高不低

  2. 全神贯注&忘我状态&忘记时间&自我认同

  3. 明确目标&及时反馈

  4. 掌控风险

极简《心流》——做任何事情都能感到快乐的秘诀_第2张图片
image

原理

  • 四类超常体验的游戏
  1. 竞争

  2. 投机,赌博

  3. 眩晕,搅乱正常的知觉,使意识发生改变,旋转木马高空跳水之类

  4. 模仿,创造另一种现实,舞蹈、戏剧及一般艺术等

  • 心流是过程也是报酬

  • 精神熵——精神失序——胡思乱想

  • 精神逆熵——最优体验——心流

  • 痛苦与快乐都是意识,不是现实

    快乐与痛苦取决于选择而不是现实

  • 意识主观可变

    人害怕的是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

    恐惧是想象,想象不是事实,想象主观可变

    情绪从内心产生,情绪不是事实,情绪主观可变

  • 现实无正负,现实只是信息,正负取决于主观判断

摘抄

  • 自我的执着很耗费精神能量,因为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觉得备受威胁。一受到威胁,我们就必须用知觉检视自我,以了解威胁是否真正存在,应该如何应付。比方说,在街上漫步时,我发现有人回头笑嘻嘻地向我张望,正常人的反应是开始担心:“有什么不对吗?我是否显得很可笑?我走路的样子很奇怪,或是脸上有污点?”每天好几百次我们都得到类似提醒,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是缺点。这种事情每发生一次,精神能量就为重建意识秩序而消耗一次。
  • 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活过
  • 我们的道德观只适用于自己的文化。在此信念下,不能用一套价值标准去评判另一套价值标准。
  • 永远警戒是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
  • 成年人的非理性行为植根于童年时所受的挫折。

苦乐由心

在匈牙利,遭独自幽禁数年之久的诗人蒂博尔说,有数百名知识分子被关在维斯格勒监狱。他们设计了一个译诗比赛,整整忙了一年多。首先,他们必须选一首值得翻译的诗,光是把名单传到每一间牢房,就花了好几个月,等到用巧妙的秘密通信手段收齐选票,统计出结果,又是几个月过去了。最后,大家都同意把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哦!船长!我的船长!》译成匈牙利文,部分也是因为这是一首大多数犯人都能记得全的英文诗。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开始了:每个人都忙着翻译这首诗。由于没有纸也没有笔,于是蒂博尔在鞋底上抹了一层肥皂,用牙签把字母刻在上面。等他记熟了一行,就再涂抹一层新的肥皂。每译完一个章节,译者先把它背下,然后再传给邻室。不久,这首诗就有十来个不同的版本在狱中流传了,并由每个犯人加以评估和票选。惠特曼的译诗比赛结束后,接着翻译一首德国诗人席勒的诗……

P.S. 本书读完大约需要4小时,实际用二十分钟看第三章足矣。

主要参考资料:

【1】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中信出版社


极简《心流》——做任何事情都能感到快乐的秘诀_第3张图片
electrocardiogram-2858693_1280.png

我从未真正看懂一本书,我只有个人片面的解读

读书就像逛超市

大部分时候你买到的都是你想买的东西

不想买的东西也不会因为你看了一眼就会买下来

书评就像一个人的购物车,你能在里面看到书评人的好恶

当我评价喜欢的文字时就像我赞美超市里的生菜那般,不代表生菜真的有万般好,只代表我喜欢生菜而已

当我评价不喜欢的文字时就像我在超市看到芹菜会感叹这个超市居然卖恶心的芹菜那般,芹菜并没有不好

而且我忽略了热爱芹菜者的存在

而且芹菜和生菜也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好恶有高下之分

而且芹菜和生菜努力生长也不是为了被我吃掉

读书也像去餐馆点菜

大部分人看完菜单都是点自己想吃的菜,可能因为喜欢吃,也可能因为好奇

点菜时难免内心有所预期,比如你点了番茄炒蛋,北方的你很可能期待这菜是酸味的,端上来一吃,没放糖,你大失所望,于是说这餐馆做菜不好吃。餐馆的菜真的不好吃吗?也许是不和你的口味吧。

读书的时候看完书名也会有所期待,看过之后没得到你想要的信息你觉得大失所望,这本书真的不好吗?也许是不和你的口味吧。

那难道我们就不能随便批评一家餐馆,一本书了吗?

不是的,我们应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交流让人发现甜味和咸味的番茄炒蛋各有特色

交流让人发现书中还有没发现的细节

原来这世界如此奇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简《心流》——做任何事情都能感到快乐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