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贲友林《现场与背后》有感

        看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的名字。类似于悬疑侦探小说一类,很是好奇。让我想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但再看副标题:“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总感觉这样的匹配有点儿悬疑,吸引着我不由自主的翻书,投入阅读之中。

        这本书的序中提到“现实中的理想课堂”让我更是好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课堂中,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着“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而贲友林老师的课堂却恰恰相反。学生在课堂中尽情生长,蓬勃向上。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生命的一片天地。

        书中是贲友林老师的课堂真实案例。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注明了教学时间,教学班级。写出了教学目标及相识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让我们看到贲老师整个课堂流程思路,更清楚地呈现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质疑与接受,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让学习真正的发生在学生身上,这些材料的呈现都是原始的。不由得赞叹贲老师的“有心”、“细心”。这才是真是的教育。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平时的常态课不说,就连学校的公开课及赛课都是那么的随意。总是抱着上完了事,完成任务的状态。从没注重过过程的梳理和归纳,真实让自己羞愧。

        比起这本书中的案例,我更关注的是贲老师每节课后的“教学手记”或者说是“教学反思”。虽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写教学反思,但跟贲老师比起来,远不及贲老师的有深度,有广度。我的反思更多的是应付检查了事。从不去注重反思的实效与本质。这也让我更明确与专家的真正差距实际体现在“思考与行动”上。

        有些时候,特别是公开课上。学生所说的并不一定是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而是教师想听的。而贲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以真是的生存状态存在的。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可以畅谈自己的思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让别人明白他的意思。贲老师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才是真正的原生态的理想课堂。在想想我的课堂,前两年学校大力推广“五步三查”模式。把课堂试图还给学生,可总是不能真正的放开手脚。学生学时不能够慷慨地还其时空;教师教时,不能还其可能。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也无法谈及收获自信跟成长的体验。读贲老师的书,体味贲老师的心,感受贲老师的思想。努力学习,让自己慢慢成长。

       

读贲友林《现场与背后》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住贲老师的一句话:没有不想学习好的学生,只有不善于激励学生的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关怀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对课堂常报一种好奇的心态,让课堂慢慢充满魅力。力争做到:教不是为了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贲友林《现场与背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