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下《西游记》已经快一两个月了,但觉得还有些文字要和大家分享。之前在阅读过程中,对其中的描景文字很是赞叹,有些部分甚至忍不住反复吟读,深感词句之精妙、工整,很有学习的价值。
下面摘抄书中部分精妙的文字进行赏析。
在第一回美猴王登陆西牛贺洲之后看到的灵台方寸山,书中这样描绘:“千峰开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山峰的形状、气势简练地表现出来了,不带半点雕琢的痕迹,很妙,但这段话我最欣赏还是接下来的两句: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锁”、“含”这种实词用在这里,是一种移用(也称移就、转借)的手法,很妙,“岚光锁翠,黛色含青”将山峰的光线、色彩描绘得恰到好处,并未让人觉得有半点生硬;更妙的是,在“锁”字前面用“轻”字做状语,就把光线写得更加活泛和生动了,如在眼前,而“含”字前面用了“冷”字,通过通感的手法将幽深清冷的整体氛围展现出来了,“黛色冷含青”,让人有置身其中之感。文字如此精简,而又如此生动、到位,让人体味到汉字和组词、连句的魅力,实在是妙不可言。这整段话,有整体有细节,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实有虚,通过比喻、对偶、移用、通感、夸张等手法,运用精到简练的文字,将整座山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且让读者在脑海中可以无限想象,堪称绝妙之笔。
还是第一回,通过猴王的眼睛看见了这样的斜月三星洞:“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这段话,结构清晰、层次有序,且字词也同样精到。“烟霞散彩,日月摇光”是对光线色彩整体的描绘,后面都是局部的描写,而局部中又有细节,如“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这是对一片柏树的描写,同时又以“冉冉”二字把枝叶柔软下垂的姿态表现出来,很是精细;又如“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这两句是描绘崖壁,前面的四个字都是凸显崖壁的整体态势,而“青苔润”、“翠藓长”不仅显示了苔藓青翠的颜色,而“润”、“长”将其描述得更加动感、仔细,把苔藓写活了,似乎就在读者眼前,实在精妙。
在第十三回,对深秋之景这样描写道:“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蘋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这段话同样对仗工整,字词精到,并且在描写深秋景物之后分别以“水寒荷破人憔悴”、“嘹嘹呖呖声宵碎”结尾,季秋之景与人的描写相得益彰,将玄奘刚上路时寂寥、悲壮的情景描写得很是到位,似乎暗示着此行山高路远、多灾多难,读后一种悲凉之感油然而生。
在第十五回,对深秋日暮时的景色这样描写道:“淡云撩乱,山月昏蒙。满天霜色生寒,四面风声透体。孤鸟去时苍渚阔,落霞明处远山低。疏林千树吼,空岭独猿啼。长途不见行人迹,万里归舟入夜时。”
读这句文字,眼前似乎在缓缓展开一幅动态的画卷,错落有序,让人置身其境,其中“孤鸟去时苍渚阔,落霞明处远山低”,以动态写静物,值得细细品味,确为妙语。
在第四十回,景色这样描写:“正值秋尽冬初时节,但见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日暖岭梅开晓色,风摇山竹动寒声。”
这几句话,虽然文字不多,但字词却用得十分巧妙,让人感到景在眼前、声在耳边,值得细细玩味。
其实,在书中描景精彩的句子不胜其数,无法一一赏析。挑选部分摘录,供读者细细品读,更有意义。
在第四十四回,这样描景:“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渐开冰解山泉溜,尽放萌芽没烧痕。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御辰,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
在第五十三回,这样写道:“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听了些“紫燕呢喃,黄鹂睍睆(音分别为xiàn huǎn,这里形容鸟声)。紫燕呢喃香嘴困,黄鹂襕睆巧音频。满地落红如布锦,遍山发翠似堆茵。岭上青梅结豆,崖前古柏留云。野润烟光淡,沙暄日色曛。几处园林花放蕊,阳回大地柳芽新。正行处,忽遇一道小河,澄澄清水,湛湛寒波。”
在第五十九回,这样写道,“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但见那: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征鸿来北塞,玄鸟归南陌。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简单几句话就将秋日萧瑟、行路不易给烘托出来了,很精妙。
在第六十五回,这样描述,“正是那三春之日:物华交泰,斗柄回寅。草芽遍地绿,柳眼满堤青。一岭桃花红锦涴,半溪烟水碧罗明。几多风雨,无限心情。日晒花心艳,燕衔苔蕊轻。山色王维画浓淡,鸟声季子舌纵横。芳菲铺绣无人赏,蝶舞蜂歌却有情。”
在第六十八回,写道,“又值炎天,正是:海榴舒锦弹,荷叶绽青盘。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绔。”
在第七十四回,这样写道,“又是夏尽秋初,新凉透体,但见那:急雨收残暑,梧桐一叶惊。萤飞莎径晚,蛩语月华明。黄葵开映露,红蓼遍沙汀。蒲柳先零落,寒蝉应律鸣。”
在第八十回,如此描景:“云雾笼峰顶,潺湲涌涧中。百花香满路,万树密丛丛。梅青李白,柳绿桃红。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峨峨石,翠盖松。崎岖岭道,突兀玲珑。削壁悬崖峻,藤萝草木秾。千岩竞秀如排戟,万壑争流远浪洪。”
第八十四回这样描夏景——不觉夏时,正值那熏风初动,梅雨丝丝,好光景:冉冉绿阴密,风轻燕引雏。新荷翻沼面,修竹渐扶苏。芳草连天碧,山花遍地铺。溪边蒲插剑,榴火壮行图。
第八十八回描写深秋:水痕收,山骨瘦。红叶纷飞,黄花时候。霜晴觉夜长,月白穿窗透。家家烟火夕阳多,处处湖光寒水溜。白蘋香,红蓼茂。桔绿橙黄,柳衰谷秀。荒村雁落碎芦花,野店鸡声收菽豆。
第九十六回这样写道,正是春尽夏初时节:清和天气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余熟,麦随风里成。草香花落处,莺老柳枝轻。江燕携雏习,山鸡哺子鸣。斗南当日永,万物显光明,说不尽那朝餐暮宿,转涧寻坡。
在《西游记》中,对路上四季变换,遇到的山水,出现的洞府、庄园,都有精彩绝伦的景色描写,很值得反复吟读,细细品味。本文作者水平有限,但在初次学习之余,还是几点点体会。
描景分详写、略写。详写用字较多,那么首先要层级分明、结构有序,要有整体、有局部、有细节,有远有近,错落展开,如同徐徐打开画卷,书中对斜月三星洞的描绘堪称典范;而略写用字较少,更显功力,关键要抓住本质、使用典型来突出所描写的对象,书中很多地方对季节的描写都非常精到。
字词句需要细细雕琢,熟练灵活使用比喻、拟人拟物、移用、通感、对偶等手法,能够使文字更加简练、精致、到位,让读者读起来满口生香。这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勤加练习,各种字眼和手法才能信手拈来。《西游记》的文字在这方面是学习的范本。
动静结合、多重感官描写,能使景致更具立体感、动态感,更加生动活泛,让人身临其境。
写景有时并不纯粹是写景,还有烘托气氛、衬托心情、折射前景形势的作用,所以写景有时需要结合情节的发展去展开,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在《西游记》中,仅仅是描景文字方面,可以学习的地方也绝不止于以上几点。全书文字博大精深,功底十分深厚,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字宝库,对于我们喜欢写字的人而言,值得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让我们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