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文化常识比较多,比如“小二”“太尉”“教头”“刺配”“老军”“虞候”等,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最好把这些知识给学生讲讲,免得学完这课后,还有学生把“虞候”的“候”读成“侯”。而搞清楚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课文也很有帮助。

差拨(:1).派遣;调派。 宋 范仲淹 《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臣窃见去年以来,自京差拨禁军,往 陕西 边上屯戍。”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等你过门之日,俺这里暗暗的差拨名将,假称护送,乘势夺了城门。”

(2). 宋 代牢城内看管囚犯的差役。《水浒传》第二八回:“你新到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

教头:教头是宋朝教授武艺的人用的称呼,类似于现在的教练,因为《水浒传》中林冲自称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此职位常常被人误解为一种官职,认为教头是一个官职,实际上是错误的,宋代的官制中并没有教头这个官职,因此教头并非官职。

类似于武师,只要是教授武艺,并以此为职业的人,都可以称作教头,比如《水浒传》中除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王进以外,也有京师金枪班教头徐宁,就连小旋风柴进的柴家庄也有个洪教头。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宋朝的太尉官衔并没有汉朝的三公的地位那么高宋朝最高等级是太师、太傅、太保,接着才是三公。所以宋朝的三公是正二品,太尉是军中二号人物,随便你怎么比,可以是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也可以是总参谋长。

小二:指客栈,酒馆中的跑堂伙计,多见于古代小说中。在北京,亦指“小瓶二锅头”的简称。

“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

在元朝时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曾祖父叫“四九”,父亲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当然的“店老大”,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之为:“店小二”了。

刺配: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

语出《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管营:古代边远地区管理徒流充军罪犯服役的官吏。古代边远地区管理徒流充军罪犯服役的官吏。《水浒传》第九回:“ 沧州 大尹也与 柴进 好,牢城管营、差拨亦与 柴进 交厚,可将这两封书去下,必然看觑教头。”

管营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 差拨就是狱警头目。

老军: 年老的兵卒。《水浒传》第十回:“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 天王堂。”清 赵翼《下直同漱田秋帆诸人郊行即事》诗:“郊行景色真堪画,只少担瓶一老军。”

衙内: 唐代称担任警卫的官员,五代和宋初这种职务多由大臣子弟担任,后来泛指官僚的子弟。今多是老百姓对一些有着恶劣行为的高官子弟的称谓。

“恰待下拳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水浒传》

虞候:本为春秋时期掌管山泽的职官。西魏和隋朝以后用作军官称号。如虞候都督、左右虞候率、都虞候等。

其职掌不尽相同,或为警备巡查官,或为内部监察官。宋代的军事编制单位“都”一级,设置将虞候—职,地位较低,属于节级。此外,还设有大量的都虞候一职。明代亦置虞候一职,据《武备制胜志·军资乘》,军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务由虞候负责,军队屯驻宿营,虞候向主官请求口令,率领甲士分巡诸帐。

释义

虞(yú),有预料,欺骗,安乐等意,春秋战国将掌管山泽的官称为虞人。候(hòu),古文作“矦”,为守望;侦察之意。矦,伺望也。——《说文》 ,矦,覗也。——《广雅·释诂三》。候在军中多指任侦察之事者例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同时,候在春秋战国之后多用于一些小吏的称呼,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候道,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候官等。

天王堂:宋代军营中设有天王堂。传说天宝初年,西蕃侵犯安西,安西守将向皇上求援兵,唐明皇诏不空和尚诵读《仁王护国经》,皇上见一神人带甲荷戈站在面前;不空说:“这是昆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去救安西了。”后来安西有人来奏,说有一神人长丈余,身披金甲,并鼓角大鸣,西蕃兵将奔溃而逃;不一会儿,在城上天王现形,并绘制图形,送给皇上。唐明皇于是下诏,命令各节度使,所在州郡于城西北角上塑天王形象并设庙宇。到宋朝凡有军营所在地都设天王堂。(根据《谈薮》改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古代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