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是共同获益的原动力

你拥有店面资产,是所有者,他拥有经营能力,是经营者。这种“委托-代理”的结构,在整个商业世界中,无处不在。比如民企,公司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行使权利,董事会再委托管理层经营公司。再比如国企,全国人民委托人大管理资产,人大再委托政府投资获益,政府再投资国企委托管理层具体经营。

这种“委托-代理”机制有个重大的问题,委托人觉得收益主要是投资回报,代理人认为收益主要是劳动成果,都觉得被对方占了便宜,所以委托人不愿与代理人分享利润,代理人不愿意为委托人尽心尽力。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代理两难”。

比较著名的代理两难现象,叫做“棘轮效应”。比如,代理人呕心沥血经营,今年业绩特别好,最后的结果是,委托人会根据今年的业绩,调高明年业绩预期。这种业绩指标只涨不降,做得越好越找麻烦的现象,就像机械装置中的棘轮,朝一个方向转动,到位就被锁住,然后继续转动。代理人如果理性的话,他的最优选择是: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委托人对业绩的预期,即便因此会损失市场的机会。

如何解决“代理两难”?

认识“激励相容”

为什么会出现代理两难,是因为“委托-代理”机制设计时,没有做到“激励相容”。

听上去很高大上,激励相容,其实就是指私利与公利的一致。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你越自私,公司就越赚钱,这种制度,就是“激励相容”的制度。

激励相容,就是承认人性的自私,用正确的机制,让“自私”,而不是“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大家共同获益的原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私是共同获益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