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心理学》——女性书单三

《暗黑心理学》——女性书单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向上比较容易使人焦虑,向下比较则易产生幸灾乐祸。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黑暗的一面,不要试图否认它,学会好好审视心理阴暗面,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与同情他人,减少幸灾乐祸。

本书作者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H.Smith),美国肯塔基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嫉妒、羞耻等负面情绪的国际专家,其针对幸灾乐祸进行的实验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人性的阴暗面和行为的奥秘。他基于实验心理学的突破性成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历史、政治、文学、体育、娱乐等诸多领域撷取了大量案例,深入剖析了幸灾乐祸现象产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和造成的后果,揭示了潜伏于人性深处的黑暗面。

社会比较是滋生情绪的温床

我们会在社会比较中评价自我。当我们遭遇失败,比较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当我们获得成功,比较失败者,彰显着我们的能力超群。比较让我们认知自己,让我们获得快乐。所以我们乐于比较。

但向上比较,你可能会产生嫉妒、焦虑、不安;向下比较,你或许会有幸灾乐祸的安然。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人比人比死人。横向的比较让我们产生各种情绪,因为人外有人,你今天挣了1000万,还有挣1个亿的;你有500万的豪车,还有开1000万的。这永远都没有止境。这让你妒忌、厌烦、焦虑乃至抑郁。有时为了逃避而选择向下比较,记得小时候父亲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人们说“知足常乐”,在婆婆陷入困境时也说“能吃饱就好了”,知足的心态自然无可厚非,只是当你开始因为邻居家遭遇不幸而开始心中侥幸自己时,已然在滋生幸灾乐祸的情绪。

我们往往倾向于向下比较,在他人的不足与低等中,我们获得满足产生自尊,自身优越感十足,幸灾乐祸的心态也随之而来。

关于幸灾乐祸

团体认知性对幸灾乐祸有深远的影响

这正与我们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相匹配,人类是在群体中生存的,而隶属一个强大的群体无疑能为个体的生存带来优势。所以团体认知性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当某个敌对团体遭遇不幸时,我们会幸灾乐祸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性在自利与他利之间存在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所有针对人性的完整研究一定包括自利与他利两方面,就好比在上文谈到的体育赛事中展现的幸灾乐祸一样,当别人遭遇不幸而我们从中获利时,我们的感觉通常是复杂的,鼓励我们要富有同情心,决不能因别人的不幸而幸灾乐祸的文化规范会进一步加强我们同情的天性,所以当对手失败时,大多数人都会在窃喜的同时掺杂着少许内疚和羞愧。

妒忌极易引发幸灾乐祸

妒忌世人皆有。当我们输给别人并眼睁睁地看着他正在大肆享用我们求之不得的东西时,妒忌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

妒忌会让你产生不公、心理不平衡、怨恨、敌意,甚至朝着丑陋方向发展——侵犯意图、包藏祸心等等。

譬如很多宫斗剧中《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中诸多争斗,都是因为争宠、妒忌产生,怨恨、敌意让各个小主们包藏祸心,你死我活。

虽然幸灾乐祸是人的天性,一些情绪产生不可避免,但我们还是要学会尽量避开它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他人失败时多去想想背后的原因,那么一定能产生更多的同情,而不是幸灾乐祸。同时,也能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有效避开危险。

《暗黑心理学》——女性书单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暗黑心理学》——女性书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