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笔记95

答陆原静书

【原典136】

来书云:良知亦有起处,云云。

 

此或听之末审;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但人不知察,则有时而或蔽耳。虽有时而或放,其体实未尝不在也,存之而已耳。虽有时而或蔽,其体实未尝不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谓良知亦有起处,则是有时而不在也,非其本体之谓矣。


【译文】

来信说,良知也有个发端之处,等等。

这或许是你听得不明白。良知是心的本体,就是前面说的恒照。心的本体,无所谓发端还是没发端。虽然人有时起了妄念,但不等于起妄念的时候良知就不在,只是人不懂得存养良知,有时候就放失了。即使心体昏庸阻塞到了极致,而良知也依然光明,但人们不知道去体察,所以有时候遮蔽了自己。所以,虽然良知有时候放失了,但是它的本体还在,我们只是需要时刻注意去存养它;虽然良知有时被蒙蔽了,但是它的本体还是明白的,我们只是时刻注意去下体察的功夫就可以了。如果你说良知也有发起的地方,那就不是本体了。


【解读】

再一次论述良知作为本体的要义。良知无时无刻不在,只是我们会被情绪、私欲遮蔽。致良知就是时刻存养体察。正如孟子所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就是要把放失的心找回来。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笔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