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一万份简历,得一万分伤害

2017年1月的一个周日,我点了一份麦当劳早餐,开始了第一个面对面的职业生涯咨询。

A是一个即将毕业的中国女生。她在一间新加坡私立院校读IT本科,课余参加不少活动。最近有好几个准毕业生跟我聊找工作的事,A是最明确职业方向的那位。她一心想找IT方面的工作。跟三年前的我一样,想留在新加坡,觉得有很大的难度,而A比当时的我更忐忑不安,因为她毕业后只有1个月的逗留时间,而我当时有1年(这是大多数私立院校毕业生与公立大学毕业生的不同)。

她写了一个程序,第一个月每天申30个工作,第二个月每天申500个工作,但得到的回应很少。

为什么想在新加坡工作?

最近几年,新加坡就业形势不大乐观。要在毕业后一个月找到合宜的工作,私立院校毕业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A想要做程序猿,那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回国。A说她并不是非要呆在新加坡,目前也在国内找工作,也在申请国外研究生。听了A的回答,我心里放心了不少。

这也是曾经问过自己的问题。

来新加坡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我很不自信地加入了求职大军。为何没自信?只在新加坡读了一年书,而且没有专业核心技能,哪有公司会要我?

我面对这个选择题的时候,进行多个维度(生活环境、工作机会、个人成长等)的分析和评估,每个维度都有一个权重,最终通过多维度打分后得出一个总分排序。我喜欢新加坡的生活方式,好好上班,好好生活,人情世故比较简单。尽管知道回国的择业面更广,但我还是更加看重新加坡的生活方式。日后若是做得不开心,就带着两年海外工作经验回国发展也不错。

后来还是很幸运地找到了工作,一步步转部门,转到了想要做的HR。工作1年多后,我看到不少朋友在工作中挣扎,看到不少朋友离开新加坡。看多了以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低质量的海外工作经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用。

与其在新加坡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还不如回国做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无论到哪,顺心就好

B是我以前在校园活动认识的小伙伴。他之前在NTU读博,读的是工程类专业。毕业之后,他顺利留在研究所,但他有点不得志。几年后,年纪不小的他决意回国,加入了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虽然天天加班,但他过得很开心。他说,在新加坡过的是养老生活,在国内过得更精彩。

日子总归是自己过,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回国,只要是自己内心的选择,顺心就好。

别乱投简历,放过自己,放过HR

无论站在求职者的角度,还是作为HR从业者,我都极度不赞同“海投简历”。

首先,简历石沉大海,对求职者的士气也是一种打击。A跟我说,她投了好多简历,但是没有任何消息。我是这么鼓励她的:“并不一定是你不够优秀,可能是简历没写好,或者你投错职位了。”与其海投几千份简历,还不如好好精投50个职位。

在精准投放之前,需要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建议大家在写简历的时候,先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

其次,不看清楚职位要求就乱投简历,这不是成熟的做法。一般的招聘广告都会有很清晰的要求,会写出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招聘广告写得那么清楚了,还是投错简历,浪费自己时间,浪费他人时间。

我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做HR,公司在东南亚五国都有办公室,一共有120多号人。我们曾在LinkedIn上面发招聘广告,有数百人申请,其中有超过50%的应聘者不符基本要求。精力有限,面对这样的简历,我不会花时间去看。

请不要海投,以免投一万份简历得到一万分伤害。

A在职业咨询之后的行动

除了帮助A梳理求职方向外,我还跟A一起修改简历,把整份简历的结构和分层都做了修改。就在今天(2月4日),我跟A做了咨询后的跟进。以下是A的反馈:

1、改了简历之后,每天就算只投了10份,效率也比之前高多了,不再向海里洒沙子

2、本周面了三间公司。

其中某大集团的HR问到:“之前看到你的简历,和现在的有差别,是有人帮你修改了吗?”

我说:“是啊,一个简历高手帮我改的。”

HR问:“可以给我ta的联系方式吗?”

如果有小伙伴想约我一起梳理职业生涯,想在2017年精进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请大胆与我私约。

提前说明:咨询服务收费,是对你我时间的尊重。

我是牙牙

在北纬一度旅居的广州姑凉

喜欢·个人成长

喜欢·生涯规划

喜欢·走遍世界

目前是·互联网HR|狮城跑团打杂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字

可以帮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一万份简历,得一万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