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风俗故事

过年的时侯,在外打拼的游子,会回到家乡陪父母过年。走亲访友,亲朋相聚,唠唠家常,聊聊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咸,弄上一桌子的,鸡鸭鹅鱼肉,开怀畅饮,同祝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平安!万事如意!

风俗一,

过年时会炸丸子,炸萝卜丸,猪肉丸,鸡肉丸,柿子丸,豆腐丸等。一般都是在小年之后炸。

萝卜切成片,再切成条,再切碎,放在盆子里,放上盐,葱花,姜沫,茴香面,放上面粉,可以适当的放上点黄豆粉,放入少量的水搅拌,搅拌成粘稠的糊糊,面粉也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开炸炸时,用小汤匙挖着面糊糊,一个个的放入锅中。萝卜丸子有股清香的味道,吃起来,外脆内软,好吃极了!

把猪肥肉切成条,撒上面粉搓搓,用面粉搓是为了不让肉条粘连在一起。然后,弄一点面糊,把肉条放在面糊糊里搅拌,再用筷子夹着放入油锅里炸。刚刚炸出来的猪肉丸子咬一口,感觉酥酥脆脆的,紧接着肥肉里的油会渗透进嘴里,特别特别的香!

鸡肉丸子,分两种炸法。一种是,带着鸡骨头炸;把鸡肉剁成小肉块;一种是,不带鸡骨头炸,把鸡肉切成一块块的;把肉放入面糊糊里,裹上一层面糊糊,就可以下油锅炸了。炸熟了的鸡肉丸子,经过油的高温烹炸之后,鸡肉里面的水分全部被炸出来了,所以吃起来就比较有嚼头。特别特别的香哦!

把手工制作的豆腐,用手给捏的粉碎,放入盆里,放上猪肉陷,葱姜沫和盐,在放入面粉和水,搅拌搅拌,荤素搭配,这样炸出来的丸子,香而不腻,那真一个好吃啊!

秋天的时侯,把柿子从树上,带着枝条折断下来,拿回家中,用细绳子绑起来,挂在背阴处,到了寒冬天时,柿子就变软缩水,有的会脱落掉在地上,那些没有脱落的,就可以炸成柿子丸子啦!把软柿子的表面的皮慢慢的去剥除掉之后,放入盆里,放上面粉和水,和成面团团,用擀面杖,擀成面饼,用菜刀切成小块,油锅里炸就好。吃起来,软软的,又香又甜,放久了吃起来了,就会变得特别的硬了,弄不好会崩掉大牙,呵呵!

以前过年炸丸子,炸的都不少,现在过年有的炸,有的不炸;炸的话,也炸不多,炸多了吃不了,就会发霉变质,现在过年基本上吃不着丸子。以前炸丸子,是过了年招待亲朋好友的,丸子是主菜,因为那个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还不行。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提高了,不会用丸子招待亲朋好友,用其它的好菜!若是用丸子的话,那就是对亲朋好友的不重视。

风俗二,

腊月底也是上年坟的日子;弄鸡蛋饼,弄上猪肉方子,包上饺子,弄点丸子,拿上黄纸和香火,拿上一串鞭炮,去坟地里,找个树枝把鞭炮挂上。把贡品,摆在坟前的石板之上,先点燃鞭炮,在点燃上香火,在点燃黄纸,在跪下磕个头,然后把贡品在拿回家。

小的时候,奶奶弄好贡品之后,俺四叔用方形的木盘子拖着贡品,我们拿着黄纸香火和鞭炮去上坟的。刚开始的时候,是俺哥哥和四叔一块去,四叔会拆下几个鞭炮给俺哥哥的,后来哥哥走路就不太方便了,就不在跟着去了。就换成我跟着四叔去,四叔同样也会给我拆几个鞭炮,后来我走路也不太方便了,就不在跟着了。换成我三叔家堂弟和四叔去,同样也会给堂弟拆下几个鞭炮。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曾经的往事早已成为了遥远的回忆,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如今我的爷爷奶奶,堂弟,哥哥,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现如今不盼着过年了,过年不但不会开心,反而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

风俗三,

年三十的晚上,每家的大门口外都会横着放上个拦门的木棒。九几年的时候,农村家庭有的没有手电筒,年三十晚上,父母领着小孩子去邻居家串门,小孩子一个不注意就会被拦门的木棒给绊倒,摔的哇哇的哭!本来小孩子过年吃点好东西,挺高兴的,结果被摔了,多扫兴啊!有的大人不小心,也同样会被拌个够呛,有的人气的干脆把拦门的木棒给扔到一边,后来慢慢的就取消了这个风俗习惯。

风俗四,

年三十贴对联,贴福字,还贴五色纸弄成的类似于窗花的东西,叫萝卜钱,长度有三十厘米,宽不到二十厘米,上面用刻刀刻上字和图,一般刻上,人口平安,人财两旺,万事如意,四季发财,这种东西不是贴在玻璃上的,是贴在房子门口上面的,和窗户上面的的墙上,是把一端粘在墙上。以前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不会写的让别人给写,一般是在小年后,选择晴朗的天气写对联。把院子里放上张桌,把写对联的纸张铺在桌面上折叠,用刀割成细长的纸条,拿出砚台,倒上墨水,拿起毛笔,拿出黄历本照着上面写,随着十二生肖,写相对映的对联。现在基本上不自己写了,集市上有卖的,想买什么样的,买什么样的,而且价格也不贵。

过年的风俗故事_第1张图片
俗称“萝卜钱子‘’沂蒙特色哦!

我们这里基本上天黑之前吃年夜饭。吃年夜饭之前是不放鞭炮,晚上祭拜老天的时候开始放鞭炮,我们当地人称为“发芝麻‘’。包饺子,弄上三个菜,院子里放上张桌,把菜摆上,烧纸烧香,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把鞭炮挂在树枝头,或者找个细木杆挑着,用打火机点燃,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声连连响个不停,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周边地区的鞭炮声,会持续到凌晨。

风俗五,

大年初一,是孙子孙女给爷爷奶奶,磕头的日子。也是给伯父伯母,叔叔婶婶,磕头的日子。给长辈磕头,是一种传统,是一种尊重。头可不白磕,长辈会给磕头钱,九几年时,才给五至十块钱,那个时的农村还是不富裕。还有就是成了家的男儿,也要给父母磕头,不过父母不会给磕头钱,现在给长辈磕头的风俗早已取消!不过过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还会给孙子孙女,侄子侄女,压岁钱。成年之后,就不会给压岁钱了,给也不会要了。

风俗六,

大年初一,是邻居之间互相串门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有准备好,茶碗茶具,瓜子和炒的带皮花生,还有糖果等。首先晚辈去长辈家里拜年,吃瓜子,花生,糖果,喝茶水,聊家常,一波走了,又来一波,确实非常的热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风俗习惯。

风俗七,

大年初一,还有一个风俗,我们当地的方言成为,行工!也叫,祭拜财神!每年财神都在不同的方向,财神在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祭拜,烧纸烧香和放鞭炮,一个村小组集中到一个地方。现在又多了新的风俗,祭拜完财神后,紧接着敬车辆,这是最近几年新起的风俗,就是把家里的车辆,通通的集中在一起,放鞭炮,放礼花弹等。这么做是为了财源广进和出行安全。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荒唐的迷信行为。敬了车之后,真的就不会出事故了吗?可交通事故天天都在发生啊!难道出了事故的车辆,都是因为没有敬车才出的事故吗?有这种可能吗?

风俗八,

大年初五,还有一个风俗,叫祭拜火神。我们的一家邻居,年初五的早晨,在自己家门口外摆上两张桌。一家,端一个菜去,有的端着丸子,有的端着点心,有的端的是炒的菜,全部摆在桌子上。烧黄纸和香火,放鞭炮,一串串鞭炮挂在树枝上,鞭炮声响彻整个山间。

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东西,可以放鞭炮。小的时候除了放鞭炮以外,还玩那个火柴枪,就是用铁丝和自行车链子,或者老式的那种摩托车链子,加上皮筋,用手工的方式制作而成的。把火柴头给弄下来,放入火柴枪前的链子孔里,通过撞针的撞击力,让它发生爆燃。用火柴的话,需要很强的撞击力,有的时候还爆燃不了。记得小时候,把鞭炮里的火药,放入火柴枪的孔里,这么以来,通过轻轻的撞击力了就会爆燃。一个鞭炮里的火药,能够放二十火柴枪的,这个非常安全的,绝对不会对小孩造成伤害的。小的时候,听见别家放鞭炮,就和小伙伴们去捡那种没有爆燃的鞭炮,然后把里面的火药给弄出来,存入进塑料瓶里,再用一小段铁丝弄一个小匙子,用它往火柴枪里装火药。

过年的风俗故事_第2张图片
自行车链子

过年的风俗故事_第3张图片
火柴枪前面的链子弄上铆钉

过年的风俗故事_第4张图片
把链子固定一下

过年的风俗故事_第5张图片
组装完成的火柴枪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的风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