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关于学校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 - 1937年5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一位医生,心理治疗师,以及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核心人物,后因佛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而与他决裂,阿德勒对社会动机与意识思考的强调更甚于性冲动本能与潜意识的历程,于是自创「个体心理学」),为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位反对佛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亦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维基百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我心目中是比弗洛伊德更值得探究学习的伟大心理学家。传说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学生。造成两人分道扬镳的是基础的观点分歧。弗洛伊德强调性驱动力、潜意识,注重非理性的一面。阿德勒强调个体意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关注理性的一面。简单来说,弗洛伊德将人的活动都简化为性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与弗洛伊德近乎宿命论的假说相比,阿德勒强调人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造人格的。听起来,后者显然更加乐观和激励人心。

弗洛伊德担心的正是阿德勒这种为普罗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调性。他害怕他的精神分析观念会被阿德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获得大众的喜爱——因为阿德勒抛却了许多极端和玄奥的概念,例如婴儿性欲、俄狄浦斯情结等,换之以妇孺皆知的“自卑和超越”。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那本书的名字。

反思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关于学校_第1张图片
《自卑与超越》

我们选取《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第七章——学校的影响——来聊聊家塾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希望能够改进提高些什么。而缺点以及共同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阿德勒认为:现代教育的思想在于教会孩子自立并为他人着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习得工作技能而已,在平等、尊重、和平的环境下共同创造人类的文明。

非常开宗明义的第一部分:1 教育的变革,里第一段阿德勒就写道:“学校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假如父母可以承担驾驭的所有事宜,并能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那么遍灭有学校教育的必要了。在古代,家庭承担着孩子的全部教育工作。工匠会把他从父辈或者祖辈那里学习到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自己的下一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类的要求更为复杂。孩子不仅要学习父母教授的只是,还需要学习父母不具备的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们分析以上这段的阐述。很显然阿德勒不认为到学校教育孩子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事情。过去没有学校,现在多数孩子都走进了学校,也许将来孩子们又都又不去学校或者说现在这样形式的学校了。

阿德勒认为之所以孩子们从在家庭接受教育转而集中到学校里接受教育是因为他们需要传承的知识不一样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家长们不再必然能够提供孩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而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使得在学校里集中提供教育培训刚有效率。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整体社会层面的教育培训效率。为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工人。

转念我们再一想,当时合适的做法就一成不变永远正确,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落伍了吗?我觉得不是的。当时的技术条件使得在学校里集中学习知识技能的效率更高并不说明现在也如此。众所周知新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渠道方式大大拓宽。学校早就不再是获得知识技能唯一的地方,甚至于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地方了。早在几十年以前广播电视的普及就使得“电视大学”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为人们所知。而电台里各种学习节目,尤其是外语学习更是不甚枚举。现如今,缺乏互动的广播电视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互动式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教育机构所逐渐取代。相信再传统的家长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在与我交流,质疑家塾教育缺憾的家长中往往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社交需求,比如和老师同学的交往需求如何被弥补的问题。而阿德勒也在后面的几点中选择了一些方面进行了阐述。篇幅有限我只能概括一下:

2 教师的角色

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工作的技能,还要教育孩子主动为社会做贡献,不仅在于授业解惑,还要纠正由于父母的错误教育给孩子造成的性格弱点。教师必须对所教的学生真正感兴趣,找到孩子的兴趣,建立联系,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教育孩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更好的合作。

3 学校里的合作与竞争

竞争不是好现象。学校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对于儿童的种种限制,而是儿童自身给自己设定的限制。

4 天赋与习得

迷信遗传是教育界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它让家长和老师以此为借口推卸自己教育失败的责任。

5 区分孩子的个性

老师应该熟知所有学生。一个老师可以和同学们相处三四年是好的方式。让孩子跳级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比较优秀的孩子可以去参加其他的活动,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最坏的做法是留级。分快班和慢班并不明智。男女应该合班。没有能力差的孩子,只有兴趣会找到合适方向的孩子。

由以上可见,阿德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支持家塾教育的方式。但是对于现下教育体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判和提出了一些想法。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求完全抛弃现有教育体制鼓励大规模的家塾教育是不现实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男性人口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大幅下降。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使得工作对于体力的要求不再那么重要。各种因素使得男女平权,双职工家庭成为常态而取代了女性持家养育孩子为主的状况。这也使得大多数现代家庭不得不将孩子送去学校请学校代理监管职责。然而在有条件的家庭中逐步加重家庭教育的分量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还是非常值得探索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关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