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事件反思 | 除了性教育,父母们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安全危机?

颜色事件反思 | 除了性教育,父母们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安全危机?_第1张图片

在感恩节的当天,父母们又一次被眼泪和愤怒刷屏。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在两个一线城市中,有教育机构前后爆出批量虐待儿童,甚至有可能涉及性侵。

你以为你家是男孩子,就不会有虐待和性侵?

错!

你以为学校只有女老师,就不会有虐待和性侵?

错!

你以为选了“高端”机构,交足了钱,就不会有虐待和性侵?

更错!

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关于未成年人性侵全国性的权威数据,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国内应该和世界大数据齐平。

世界默认未成年人性侵数据是10%,也就是说每10个未成年的孩子里面,就有一个受到过不同形式程度的性侵,其中七成,来自于熟人。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人类本身是野性十足的动物,没有多少怜悯和同情。世界那么大,没有利欲熏心和变态,只有更加的利欲熏心和变态。

父母们想到最好的办法是:一定要等到孩子会讲话之后,才能送去幼儿园!

可是,你认为孩子会讲话了,就会回家告诉你,他们经历了什么吗?这才真的大错特错!

将心比心,在我们自己小时候,做了坏事错事,或自我判定,会引起父母不快的事情,我们会给父母说么?

不会!

因为绝大多数对孩子虐待和性侵的人,是孩子们熟悉的成年人。当事件发生之后,孩子们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问题。试图隐藏不好的事情,害怕承担后果,这是人类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用伤害自己的代价,“保护”了那些畜生。

事发之后,群情激愤,大家都在呐喊:“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会拿刀把那个畜生砍了,剁了,千刀万剐,煮成肉酱!”

我看到一个视频,当记者询问家长:“请问你现在怎么想呢?”

一个家长说,“我想放把火,把这个幼儿园给烧了。”

气话狠话,往外说的时候,都是异常的解恨。可是设身处地,皇天在上,法网恢恢,谁能真的去砍,去杀,去放火?

可他说这话的时候,满脸都是无奈。连幼儿园都进不去,连当事老师都见不到,连进一步的知情权都没有,作为当事人还能做什么呢?

作为一个母亲来说,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的世界变了。

现在我有三个身体,一个比一个稚嫩,一个比一个柔软,我恨不得化身成八爪鱼,把孩子们都攥在掌心。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天都是自己的个体,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自身独立的过程,我们要保护,要帮助孩子们一天比一天强壮,可以长成大人,而不是以保护为名,把孩子禁锢在身边。翅膀被捆得太紧,就会退化,飞不起来。

我们支持严惩,我们拥护立法,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不幸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此类事情是永远无法百分百避免的。这只不过是个数据性的问题。

数据无情,可要想到的是每一个数据,是一个孩子,而每个孩子,都需要活一辈子!

事发之后,很多人在谴责匮乏沉默的性教育,的确,在我们的文化中,父母子女不能谈性。

我认为,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性教育,我们更缺乏的是,整个社会中,对于被性侵者的理解和宽容。

我记得大约上五或六年级的时候,突然有天同学们都在窃窃私语,小我们一级的班上,一个油腻的中年老师被抓走了,因为他“弄”了几个女生。学校并不大,一时间被“弄”的女生的名字也就传遍了学校。

每次有被“弄”过的女生出现在视线里,所有学生都会相互挤眉弄眼,有好奇,有奚落,有鄙视,有责备……但总是兴趣十足,犹如异类。

而那时候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比起性侵当时所承受的痛苦撕裂,被性侵之后,被世俗封闭在过去里,那种举手投足的无助,压在心中窒息感的沉重;那种已经奄奄一息但是却不能治疗的痛苦,伴随着强烈的内疚和自责,“为什么是我?那么一定是我的错”,才是给被性侵的孩子们带来最致命创伤的重击。

就像台湾26岁的美女作家林奕含,因为无法走出少年时代被老师性侵而自杀。我看过她的视频和采访,她曾经试图地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我们没有性教育?”然而母亲回答说:“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从此那个被老师侵犯过的小女生,不再开口。她为了拯救自己,努力地逼迫自己爱上性侵自己的老师。

这也是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反应”之一,受虐者会爱上施虐者。

所有的妈妈们都在问,活在这个危险和凶险的世界里,到底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首先,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轮到我。这只不过像六合彩,或者出车祸,是一个数据问题。所以日复一日,作为父母,最怕的就是掉以轻心。

性教育的重点在于事前保护防御,然而,父母和孩子之间,长期累积下来相互信任和彼此的尊重程度,才是能够决定让孩子是否能有给父母讲述的勇气。

有了沟通,才会有及时发现,挽救,把后果降低到最低。

事实上,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认为为了弥补自身恐惧,过于紧张,在孩子面前风声鹤唳地过分谈论性教育或者为了自己的文化尴尬,沉默寡言,所以在孩子们面前从来不谈论性教育,都不是一种理想的方式。

任何的教育都应该是一种持续的,浸润式的执念,日复一日,滴水穿石,从来都没有什么一劳永逸。

我们要客观地,反复地给孩子们进行性教育,但是无论是发生或者怀疑发生性侵,都务必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度紧张和失控。

因为孩子们会以父母的态度而决定自己的认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原来做了这重大的事情,他们会害怕,会下意识曲扭事实。

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如何你都是他的靠山,我们可以更全面,客观和宽松地讨论任何问题。我们要有闲庭信步的姿态,让孩子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作为成人的我们,需要增加自己处理危机公关的抗压能力,当得起“靠山”这个名字,哪怕是装,也要装得天衣无缝的强大得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颜色事件反思 | 除了性教育,父母们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安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