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最好的老师——PET复盘9楼

晚上回到家,已经七点半,吃完饭八点。

转身一看,玩具架空的,玩具全在爬毯上。

看到这个场面我第一反应是“太累了,不想收”,我还给自己找了退路,“孩子明天上幼儿园之后,让我妈慢慢收吧”,转念一想,我妈每天做那么多家务也挺累的。

于是,我邀请儿子一起收玩具。八个玩具盒摆成两排,小车、积木、小球……都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盒里,看到小小的他,能把物品分的那么清楚,满满的感动与欣喜。就这样,姥姥洗完碗,我们也愉快地把玩具收好了。


玩具收拾完,我突然感觉,这就是我修炼了一年多的成果。放下了对自己的评判,放下了对儿子未来的担忧,同时也放下了对儿子的评判,用心感受当下的感受。

以前的我,对别人、对自己总是有太多的评判。

评判一:

在一年之前,看到这种呢情况,我的第一反应是评判,“一点规则性都没有,很多好的习惯都要从小事做起啊,现在玩具乱拿乱放,将来写作业肯定也是乱糟糟的。蒙氏教育都是提供有限的玩具给孩子,并且每样玩具都会分门别类的放到小篮子里,摆放好。每次玩只能拿一样,玩完了就放回去。一定要帮儿子养成物归原位,有条有理的好习惯。这要怎么做呢?儿子会配合吗?”

这是不烦不累的时候,烦了累了,就成了,“烦死了,每次都弄得乱糟糟的,爸爸就知道加班,不加班的时候就看手机,要你干嘛呢”。就算话没说出口,但脸已经很僵了。

评判二:

修炼一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第一想法是“太累了,不想收”,隐藏在这个情绪背后的真实感受是“这么多玩具,乱七八糟的,怎么收啊”。小时候经常因为搞乱东西,被指责,本来的觉得自己不会整理物品。


从评判一到评判二的转变,是问题归属之后,把矛盾从对外转向对内的过程。儿子把玩具很开心地撒到爬毯上,妈妈看到之后不开心了,显然儿子没有问题,妈妈在问题区。这时候妈妈要倾听自己,我为什么不开心?因为我对儿子的未来担忧,我担心他将来做事没章法。我为什么如此不相信儿子?因此就这个问题,后来我用一年多的时间,觉察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看见真实的家人,并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

从评判二到心平气和地带儿子一起收玩具,这个转变是对自己深深的接纳,以及用心感受收玩具的乐趣,活在当下。

因此,现在看到这个情况,我对儿子没有评判,本能的信任他,相信他不是捣乱,更不是和大人作对,只是觉得倒出来好玩,或者要找东西,等等。


或许通过和妈妈一起分类整理玩具,更加珍惜整洁的环境,学会物品分类。以后他遇到类似情况,不紧张,不害怕,分分钟整理好。

小巫老师曾说“他投胎与我,我不曾教诲他,只是带他生活”。有点明白这句话的内涵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无须天天讲大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PET复盘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