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意会》解读

专家的五重境界


1,海德格尔的洞见

海德格尔的观点认为,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方法是不能用来研究人的,因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无法分割的世界——他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历史经验……在一群人身上适用的理论,很可能又完全不适用于另一群人。

2,什么叫“奢侈”?

以林肯车2015年的市场占有率为例,麦兹伯格采用的不是大规模统计方法,而是对小样本(60个豪华车主)的跟踪“理解”。他们对奢侈的要求因年代而不同,他们要的不是炫耀给别人看,而是自己的“体验”。也就是上海市上层中产阶级对豪华汽车的要求,与密歇根州的中产阶级白人男性对汽车的喜好非常不一样。

麦兹伯格这种思维的特点,它强调的是你考虑一个东西,必须同时考虑它的环境,不能把这个东西单独拿出来。

也就是说这不是设计辆车的问题,而是不同文化的碰撞。

3,专家:从入门到精通到无为

第一级是新手。记住规则并按照规则行事。

第二级是先进的初学者。能够根据以往经验应对不同局面,对环境随即应变。

第三级是胜任。做决策的时候能够分出优先级。

第四级是精通。从整体出发,全盘考虑。

第五级是专业。无意识,自动处理。

老师评论:

这里的关键词是环境,这段书让我想起个问题,所谓道德困境题到底有多大意义?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问题,海德格尔告诉我们有关人的问题是不能抽象的。

谁都不可能脱离环境研究人。比如《平均的终结》这本书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单纯用一个数字来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是行不通的。

我想到的:

人的脑思维是可以逐层递进的,根据不同环境做出不同判断。

“不要问我你应该读哪些书,我不是你。不要问我你应该选择哪个男人结婚,我不是你。不要问我……”

所有的指导都是一种貌似合理的支配,实际上大部分抽象的指导都不能产生期待的意义。

我在世界中,世界因我在。


索罗斯的见识


金融大鳄索罗斯属于有思想的交易员,和塔勒布不同,索罗斯基本没有原创思想,而是很善于运用思想。

1,索罗斯的大手笔

1992年9月初,欧洲货币市场的一次风起云涌,当时有一个悬念,就是德国会不会调低利率。

索罗斯下重注做空英镑,他的“量子基金”十几天之内就赚了十亿美金,他的个人财富也增加了六亿五千万英镑。

能让索罗斯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思想根本不是数据,而是对下面四种不同类型知识的综合运用。

2,四种知识

第一种叫“客观知识”。比如光速是多少,12+12等于几,客观知识的特点是它跟你的视角无关,不管你是谁,你都得承认客观知识。

第二种叫“主观知识”。就是个人的各种感受,比如你说你饿了,你说你脖子疼……很难测量,很难说清程度。

第三种叫“共享知识”。是一群人共享的主观知识,比如文化和公共情绪。

第四种叫“感觉知识”。对所在环境,对各种数据的一种直观感受,一种直觉反应。

3,实战者的智慧

不仅会运用四种知识,关键时刻还要敢于执行。

实践智慧——能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

老师评论:

可以量化的客观知识的数据,麦兹伯格称为“薄数据”,而,综合四种知识的信息称为“厚数据”。

所以说高手厉害,还真不是数学厉害,而是他综合考虑了数学、主观感受、社会文化和情绪,以及直觉。

简单的道理不等于容易,知道是什么,有可不一定知道该怎么。只有当你的水平接近高手了,你才会真正感到高手高不可攀。

我想到的:

当年学习最好的同学真不一定是如今发展最好的,这是不是也跟以上所说的四种知识有关呢?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除了硬知识,还要有软知识。

软知识的获得除了在客观知识的学习上,还有摸爬滚打的实践中,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有这层意思。

就像写作群里经常起的“灵感”,以前我也特别相信并在意,一直到越来越多的通过实际行动才发现,其实灵感并不是凭空而来,一定是在日复一日的勤加练习中才会生出来。就像索罗斯,如果没有若干年的交易市场历练,就不会有关键时刻的重大胜利。

如果不熟悉并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可能根本就不会有更好的求职决策,也不会得到更理性的意念,甚至整日被埋在怨天尤人的垃圾情绪里。

最后居然又想到那句已被“滥用”的句子: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课《意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