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四载(745),陆羽逃离寺院,时年12岁。
孤儿出身的陆羽自然无家可归,于是投靠当地戏班,演戏为生。
《陆文学自传》中说自己:“…… 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如此,陆羽也演不了什么光辉角色, “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多是演丑角。
虽是演丑角,但陆羽机智幽默,演丑角极其成功。他的才华也不断显露,除了演得好戏,还能写剧本、当导演,集编导演一身,任伶正。期间还著有《谑谈》三篇。
开挂的人生不用解释,人生的转机就在不知不觉中向他靠近。
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是陆羽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值官民同欢之“酺”,复州人聚饮于沧浪之洲,拜陆羽为伶正之师,参加欢庆活动。陆羽在这里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李齐物。
李齐物何许人也?唐淮安靖王李神通之孙、孝锐之子。唐室宗亲,贵族。
李齐物本任河南太守,因得罪李林甫(就是“口蜜腹剑”、对唐由盛转衰“功”不可没的那位)被贬竟陵太守。后升迁京兆尹,任太子太傅,兼宗正卿。死后,赠太子太师。
在欢庆活动中,李齐物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爱才惜才之心溢于言表,“抚背赞叹,亲授诗集”,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唐玄宗天宝六载(747),陆羽负书火门山邹夫子门下,开始受正规教育。
李齐物,是陆羽的第一个贵人,也是他第一次与上层名流结交。茶圣陆羽的命运从此改变。
出身不怕卑微,只要自己够有料、够有福,贵人总会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如果幸运还没降临,那一定是因缘还未成熟,你还没准备好迎接好运。
人生不必慌张,只需走好脚下的路,静候佳音。
哈哈,来点鸡汤,放松一下。言归正传。
天宝十一载(752) ,陆羽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朋友——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而杜甫对他则有知遇之感。本是礼部郎中,因与李林甫关系密切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呜呜,又是因为李林甫)。
他也很赏识陆羽。“交游三年,品茶论水,诗词唱和,雅意高情一时所尚,有酬酢歌诗并集传焉”。这期间,也是陆羽重要的茶事经历。
李齐物的赏识、与崔国辅的交往,使陆羽得以跻身士流、闻名文坛。
天宝十三载(754),陆羽与崔国辅分别后,开始了个人游历。安禄山叛乱后,他与北方移民一道渡江南迁,一路考察所过之地的茶事。
至德二年(757),陆羽至无锡,游无锡山水,品惠山泉 ,结识了时任无锡尉的黄甫冉,寄居南京栖霞寺研究茶事。
好友皇甫冉曾写了多首与陆羽外出采茶有关的诗,此处摘录一首。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话说,陆羽的《茶经》可不是闭门造车品感觉编出来的,是通过茶圣陆羽跋山涉水、亲自考察、亲身实践来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才如此权威、如此有生命力、如此伟大。
肃宗上元元年(760),陆羽行至浙江湖州,与诗僧皎然结为緇素忘年之交,曾与之同居妙喜寺。
必须说一下僧皎然。
僧皎然(约720-公元803),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代著名诗僧,谢灵运的十世孙。
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此处引用一首与陆羽有关的诗。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诗僧皎然,是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中国茶道之父。也是茶文学的开创者,是茶诗最多的诗人。与陆羽亦师亦友、亦父亦子。
此后,陆羽隐居湖州,结庐苕溪之湄,闭关对书,撰写了大量著述。并且在皎然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约761)世界上第一部经典茶学专著——《茶经》。
由于篇幅的关系,茶圣陆羽后来的经历就略去暂不提了,反正之后的人生都在研究茶事、与文人墨客交往中渡过。一路游历过江苏宜兴、江西上饶、洪州、岭南等地。期间也曾有入仕的机会,但陆羽志不在仕途,婉拒。
大约在贞元九年(793),陆羽由岭南返回江南,此后行历不明。
贞元二十年(804)冬,陆羽卒于湖州,葬柕山,与皎然砖踏相对。
陆羽在文学、史学、茶文化学与地理、方志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时人权德與称赞他“词艺卓异,为当时文人”。然而,影响至深、流传最广的是他所著的这部《茶经》。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陆羽在当时就被奉为茶神、茶仙。称他“一生为墨客,几世为茶仙”。
《唐才子传》称陆羽《茶经》之后“天下益知饮茶矣”。
简而言之,陆羽及其《茶经》对茶业、茶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开天辟地的创始作用。
至此,陆羽的出身和经历总算说完了。虽然说篇幅不少,但出于对茶圣陆羽的尊重、对伟大著作《茶经》的恭敬,我认为是值得的。
下期正式开始读《茶经》。让各位久等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