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

      村里家家都有个儿子,小建家也是。

     小建是老二 ,有个比他大5岁的姐姐,父母在姐姐刚上初中便出门打工去了,照顾他们的是有点厉害的奶奶。打那以后,做饭洗碗,洗衣扫地都是姐弟两的活。姐姐从小被教育好好干活,以后嫁人就好啦,书自然是没读好;奶奶说小建聪明,书到还能读进去一些。

       过了几年,小建上高中了,有一回从父母那里回来时手上多了母亲的骨灰盒。没有大的丧仪,没有箍坟,就着老人们的坟,草草的安葬了。那时候姐姐早已经结婚,成了两个双胞胎的妈妈。村里人都说,人这一辈子太假,虽然儿子小,也能指望,不像女儿,见都没见着。

      料理完后事,出去打工的接着出去打工,该回学校的继续回学校,饭前午后,晒着太阳聊天的村里人又细碎的嚼开了。

        “唉,那姑娘也没说回来把他妈送一下,肯定没见着最后一面”

      “哎呀,听人说结婚生了个双胞胎儿子,还没出月子呢”

      “你说嘛,双胞胎儿子啊,那姑娘咋那么命好啊”

      “不过,那姑娘今年有20了么……”

      “不知道么,我光记得是七月十五左右生的,那一年里不清楚了么”

      “唉,还是他妈可怜,儿子娶媳妇也看不上,姑娘生孙子也没看上……”

        过了一个秋天,冬天过年的时候,父亲领着一个女人回来了,小建也回来了,他姐再没出现过。年过完了,父亲领着女人出去打工了,小建也上学去了。村里人,晌午天就有嚼开了那个女人,说他爸等不及这么快新人就进了门,说女人家里有男人,有房子,也有个女儿还有个儿子,不知道离婚图啥……

      又过了两年,小建落榜了,那个夏天村里人没看见小建,听说去找他爸打工了。

      又过了两年,冷冷清清的家里突然热闹起来,父亲、女人和小建一起回来了,还带着个面色生生的姑娘,逢人就发烟,赔笑脸,“娃要结婚了,大家来喝喜酒啊”“哎呀,恭喜恭喜啊,你这可算任务完成了啊!”“嘿嘿嘿嘿”

      又过了一年,面色生生的姑娘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小建也有儿子了。

       村里的舌根又多了一项内容:“也不知道领证没领证,看着还小的很哪,这就当妈了。”

        “这小建一天也不在,那女人也不管媳妇和孙子,别给跑了。……”

       “哎呀,不要胡说了,人家儿子孙子宜家团圆,不要这么盼望人家不好”

         “哎,你这话说的,我也就那么一说,还不是前段时间*村那个谁也是这样的情况,媳妇撇下娃跑了”

          "真的呀,唉,咋这没良心的"……

        转眼孩子两岁了,媳妇没跑,跟着小建好好的国旗了日子,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乐得去帮忙,渐渐的大家开始喜欢这个媳妇了。

       “你看你,冬天出来也不带个围巾,自己把自己照顾好,小建不在你和娃吃好喝好,不管她你姨,你有啥不会的不会,你来问我,丢不开手的时候娃我给你带。”

       “好,姨,我给娃去买个奶粉你给我看看。”

        这样安分又温馨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因为不久村里人就在媳妇的哭诉中知道了小建打媳妇。

        “他自己挣不下钱,还爱出去耍,不能说,一说就打人,我爸妈也不管。”

        起初村里人听到,也会帮着骂两声,后来哭诉的多了,犹如祥林嫂,人们开始数落这媳妇“年纪轻轻的,在家里干啥,也不出去挣钱,你和他出去挣钱,他还能打你啊。你看看哪谁家的媳妇,一个月3千5千的挣,她男人别说打了,心疼都来不及。”

        媳妇听了劝,带着孩子跟着小建去了城里,不知道找了份什么工,一个月800,信传回村里,那些大妈大娘们,仿佛看到了喜悦,聚在一起头头是道“就说么,天天在家带孩子有什么出息,年轻人就该出去,把娃带着再挣点钱。”听着话的意思,仿佛钱在风中飘舞,只要媳妇带着娃出去,伸手一抓就能盆满钵满。

         宁静总是持续不了几天。

        “小建把媳妇打跑了,从城里跑的。”

        “哎呀,我就说那么年轻肯定不安份,之前说小建挣不下钱,肯定看别人眼热,就跟着跑了,连娃都不要了,黑心肝了。”

        “他打你,你也打他,你跑啥,跑了你娃咋办?”

          风言风语又一波淋头浇下,小建再回来时蔫蔫的,带着儿子。

         没人知道媳妇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婆家不找,娘家不问,仿佛这个儿子的娘凭空消失了一样。

      儿子被那女人带着,顾着脸面还给穿的干干净净,只是那女人总是骂“挨千刀的,自己儿子都不要,心咋那么硬!”

      儿子在女人怀里,笑呵呵的,他不知道女人骂的是谁。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