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的是什么?

昨天,看到朋友在群里发的一个知乎的链接,链接的名称是《怎么评价刘未鹏的《暗时间》?》,而内容是一个读者的评论。评论的内容,很精彩。我是很被打动。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89852,感兴趣的自己可以去看。

看过之后,我思考了几点。

1、自己读书,是在读书,还是在?

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较之于同学,同事还是读了一些书。看完这篇评论之后,我在思考我读的是什么?我读了什么?似乎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原因是我从未想书评的作者这样如此详细的记录读书笔记,而能将书的整体做个通透的理解。我也从未像书评的作者这样读完一本书之后,自己揣摩和思考。我读的书,完了就完了。也许在N多年以后,有朋友讨论起的时候,才能想起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是某个情节画面。

2、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事?

太难的事,可能会说离自己太远,不现实,没机会,没条件去做。这似乎是一个理由。看到这个书评之后,我就在想。像这样的书评难吗?是难!是难的离自己太远吗,以至于自己没有机会和条件去做这样的事吗?当然不是,那自己能做成吗?但是自己是没有做成!自己会做成吗?我想依然不会。最起码可以排除一点——能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方法问题。用一个成语来说——好高骛远!

电视剧《猎场》正在热播。其中一点,一直让我困扰。那就是无论郑秋冬做什么,似乎从来都不是能力差距而没有做成一件事,恰恰相反每件事都是道德问题,心态问题。致使自己能不能做,能不能做成。

一个在里面呆了四年,刚从里面出来的人。竟直接使用了一个博士的学历,一个MBA的身份,去闯荡职场。就这样顺利的进入了山谷集团,却从没漏出能力上的丝毫破绽,而只是在道德上出了一些纰漏。转身去杭州开劳务公司,进而开人力资源公司。也似乎从不是能力上的差距和瓶颈。就拿猎到政府官员,也没有达到能力瓶颈,而只是道德因素。

这一切让我想起了,自己前些天在公众号里看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已想不起,大概意思是在说,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人还没有到达比拼智力的时候,而只是比拼自己的勤奋。当初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颇感不屑,一派胡言。如果智力上没有差距,当初读书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很轻松的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而有些人挤破脑袋也没能步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如果不是智力的差距,怎么会同在职场有的人已步入知名公司做高干,创业公司,而有的人还在一些不知名的公司的基层辛苦耕耘?

是,每个人的结果不同。

结果的不同,难道都是因为智力上的差距造成的吗?

我们似乎都忽略了,另外的因素。比如说选择的差距,比如说勤奋的因素,比如说机遇的因素,比如说心态的因素。

首先说一下选择的差距,我高中有一个同学,高一的时候成绩平平,不怎么露眼。高二分了文理科之后,我们选择了理科,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文科。很清楚的一点,在学理科这条路上,他很难去考得过那些比他好的人。选择文科后,可能是由于人数的因素,也可是由于他的擅长的因素。学习成绩竟步步前进,前进又使他慢慢有了自信,就这样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在高三的时候,在我们学校以一个很优异的考上了我们省内的一个很知名的文科大学。

除此之外,我们领导前些日子也给我们讲述了他自身的一个故事。他和我们现在的老板,06年的时候同在联想,他是做技术的,属于技术经理。我们的老板是做管理的,属于项目经历。两个人似乎还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之后,我们领导选择了创业,而我们现在的老板,去清华学习了MBA,出来后一直做咨询管理。几年后,我现在的领导创业没有起色,我现在的老板则被我现在的公司从一家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挖过来做现在公司的老板!

故事,不想多讲!

有时候,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找错了答案?即便是找对了答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去解决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读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