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ley中的那些设计模式的身影~

文章摘要
1、针对接口搭建的框架,才能更好的兼容变化。
2、volley中那些设计原则以及模式的身影。


附:获取Volley源代码
Demos案例源码:https://github.com/HailouWang/DemosForApi

从今天开始,会陆续介绍下Volley中那些实现机制以及设计模式,也欢迎大家将Volley的使用心得或者疑问发出来,大家一起Level Up ~

一、综述

针对 接口/超类型 编程,会让程序更好的兼容变化。这条设计原则,贯穿Volley工作流程实现的始终。我们可以数一下:

  • 1、Request:新建一个请求,不同的请求,不同的数据解析方法。
  • 2、Cache:缓存的处理,不同的处理,不同的子类来实现。
  • 3、Network:解析网络数据。如果服务器有特定配置,可实现特定解析子类。
  • 4、HttpStack:网络请求发送以及处理。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服务器,如果存在不同,提供了HurlStack、HttpClientStack不同的实现。
  • 5、RetryPolicy:请求失败重试策略,可以针对具体的请求,实现自己的重试策略。

二、框架中的设计略影~

前面的几篇,有些来自官网的Demos,有些来自作者自己编写的案例,从整体上介绍了Volley的工作流程以及实现逻辑。同时,Volley作为一个短小但能力精悍的框架,还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设计的营养,从设计模式的角度,包括但不限于:

  • 1、设计原则:针对接口(超类型)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 在Volley中,网络请求封装成Request(Request是一个超类型)。
    • 在Volley中,Request通过分发,首先需要从缓冲中去检索,不存在再去网络上同步。在此处所有的实现,针对的是Cache/Network接口,例如:NetworkDispatcher,组合引用了Cache/Network,而不是他们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NetworkDispatcher extends Thread {
    /** The queue of requests to service. */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 mQueue;
    /** The network interface for processing requests. */
    private final Network mNetwork;
    /** The cache to write to. */
    private final Cache mCache;
  • 2、设计原则: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的类,把他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如果代码中,每次需求已更新,都会使某方面的代码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即可以肯定,这部分代码应该被处理出来,和其他代码有所区分。

例如:Request为什么要那么多的实现类?

Volley中的那些设计模式的身影~_第1张图片
Request实现类
  • 3、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簇,分别封藏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HttpStack stack 是一个接口,定义了performRequest方法,用于真正和网络处理数据,不同的Android平台的设备,处理逻辑不同。组合接口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在不同的设备间切换。

        if (stack == null) {
            if (Build.VERSION.SDK_INT >= 9) {
                stack = new HurlStack();
            } else {
                // Prior to Gingerbread, HttpUrlConnection was unreliable.
                // See: http://android-developers.blogspot.com/2011/09/androids-http-clients.html
                stack = new HttpClientStack(AndroidHttpClient.newInstance(userAgent));
            }
        }

你可能感兴趣的:(Volley中的那些设计模式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