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幸福是快乐、是好运、是满足、是美满、是狂喜……
你也可能会说,幸福是我的目标。
……
都对,又似乎不对。
《幸福的方法》一书告诉我们:
幸福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个可以终结的句点,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
这本书是美国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所著。作者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其幸福课是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选修课程。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把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感悟幸福型,而且深刻地解读了大多数人不幸福的深层原因。
作者提出,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激发出自己的潜力,从事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体现出自己的核心价值,幸福即在眼前。
书中告诉我们,幸福有四个象限。
1、享乐主义型。
他们认为,过程最重要,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比如,沉迷于虚拟游戏里的人。
这一类人,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福。因为,他们只注重享受短暂的及时行乐,而忽略了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2、忙碌奔波型。
他们认为,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
他们与第一类人相反,认为只有结果重要。
比如,以成绩好作为唯一价值观的学生。
这一类人,现在不幸福,未来也不会幸福。因为,这种因为结果而带来的“幸福”是与负面情绪共生的,无法长久维持。
3、虚无主义型。
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现在,又对未来不抱有任何期望。书中告诉我们,这从生活中习得的,是因约定俗成或者固定思维不愿意改变现状的人。
比如,迷路几次之后,就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是没有方向感的人。
这一类人,现在不幸福,将来也不会幸福。因为,他们对生命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4、感悟幸福型。
他们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能通过目前的行为,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比如:达人秀第一季冠军,刘伟。
他们,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每种类型的一些特点。
小时候,我们被灌输“先苦后甜”、“No pains no gains”的价值观,我们习惯关注于未来的目标,很少在意当下的感受,是“忙碌奔波型”。
当我们无助的时候,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型”的状态中,会感到绝望,甚至会放弃。
我们有时会是“享乐主义型”,只图享乐今天,不愿考虑明天。
当我们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即有意义又能有收获的时候,我们就是“感悟幸福型”。
你呢?现在是在幸福的第几象限?
著名心理咨询师张怡筠在这本书的推荐语中说:
幸福力,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需要学习的能力。
书中告诉我们:
无论是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点点滴滴的瞬间,幸福的生活,不是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而是累积而成的。
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需要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关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平常的细节和小事。
比如,与人相处;比如,学习新知识;比如,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意义。
幸福是可以练习的。
如何练习呢?
推荐三种书中介绍的练习法。
1、记录生活,写下四个象限的日志。
以前,我常用Excel和Word记录生活,现在,我用iHour和电子便签记录,更方便。
记录生活,不仅能让我们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而且还能找到,哪些事,对我们而言,是快乐而有意义的。
在四个象限里,写下自己的经历,无论是一件事,还是人生中某一段时期的感受,敞开心扉,把正面和负面的经历都写下来。
写下来之后,你会发现,有些事,做了太多,既无意义又不快乐;有些事,尽管当下不享受,但在未来会获益。
经常勇敢地表达自己,你会对自己做出更好的规划,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模式。
2、简化生活,专注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
学会拒绝,学会放弃,对生活进行排序,专注那些带给自己意义和快乐的事情,并倾注自己最大的注意力和努力。
比如,和伴侣一切郊游;比如,致力于某项工作任务;比如,健身、阅读等等。
专注有意义又快乐的事情,增强你的幸福感。
3、探索一个自我和谐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
这个自我和谐的目标,是指探索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内心最感兴趣的、最坚定的事情。
这个目标不是结局,而是意义,是为了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与否是其次。
比如,目前,我最想实现的目标是,每天保持阅读、三个月内增重至50kg、今年学会看懂财务报表。
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这些首先做的事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把那些你最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来自我们内心的答案,能把我们带上幸福的道路。
你也可以试一试,探索自己的内心,找到自我和谐的目标,然后为之努力奋斗。
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而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