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020 |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

2392字,建议阅读5分钟。你可以收获的知识要点如下:

  • 做选择的目的,是要判断哪个选型能帮助自己实现既定目标。所以做出好选择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个世界上大多人提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让人回答:

  • 这个学校好不好?
  • 这个老师好不好?
  • 这个公司好不好?
  • 读博好不好?
  • 跳槽好不好?
  • 30岁后结婚生孩子好不好?

按照XXX好不好这个句式,我可以列举出无穷多个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经常被人问到。

为什么说这些问题无法回答?因为每个人对于“好”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工作清闲是好;有人觉得更大的成长机会是好;有人觉得挣钱是好;有人觉得升官是好;有人觉得能帮助到别人是好;有人觉得能传递价值是好...

因此,当你提出问题时,被提问者(这个人可能是别人,更可能是你自己)根本不知道你想问的到底是什么,也就没办法为你提供信息、提供建议。

要想提出一个可以被解答的问题,就要告诉被提问的人,自己对于“好”的定义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目标。这样,你自己或是别人,才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

因此,上面的问题可以改成:

  • 我将来想从事科研工作,那XX老师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的人脉怎么样?带学生的能力如何?过往带出的学生中从事科研工作的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 我想有比较多的时间陪家人,那XX公司的工作强度如何?是否有正常的作息时间?

这种明确了目标,有针对性的提问才是有价值的问题。

那一个人对于“好”的定义,是基于什么产生的呢?

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认为什么是“好”,也就决定了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因此,问出“XXX好不好”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自己的价值观不清晰。这也就导致了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无从下手。做选择的目的,就是要判断哪个选型,能帮助自己实现既定目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就没有办法科学的做出任何选择。

要想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科学的判断,最需要做的就是明晰自己的价值观。

1.不同的价值观

“明晰价值观”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属于哪个分类。

有人追求高工资,有人追求高地位,有人追求子孙满堂,有人追求万古流芳。看起来,值得追求的目标有无数种,但这只是表象。据研究表明及万维刚老师的总结,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被分为四个方面:

  • 幸福(happiness):这里说的幸福就是生活中的乐趣和满足,幸福 = 享受;
  • 成就(achievement):跟那些有相同奋斗目标的人相比,你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成就 = 取胜;
  • 意义(significance):你对你关心的那些人,有没有一个正面的影响,意义 = 可依靠;
  • 遗产(legacy):你走了,你的价值观和成就,能不能给别人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遗产 = 延伸。

你喜欢美食、旅游,享受感官上的刺激,这些都是在追求“幸福”;你追求高财富、高官职,是在追求“成就”;你善待家人,爱护妻儿,对兄弟朋友两肋插刀,便是在追求“意义”;你在意名声、地位,看重自己的影响力,这就是在追求“遗产”。

在这四类目标中,你最看重的是哪一个呢?

大多数人经过思考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我看中XX,但是XX对我也很重要。那我在选择未来时,不可以同时追求这多个吗?”

想快速成长的同时还想着去娱乐放松?想拿高薪的同时还想着有足够的精力陪女朋友?你可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吗?不可能。这就如同不可能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还要让马儿不掉膘。

“明晰价值观”,不是扩充备选目标的数量,而是找到最想追求的那个目标。

做个类比,“明晰价值观”的目的,不是让你知道世界有多大,而是在你明明知道世界那么大的情况下,你也只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明晰价值观

很多人做选择的时候很难,其根本原因是想要的太多。找个工作,要看薪资水平、要看福利待遇、要看办公环境、要看老板上司、要看周边同事、要看企业成长性、要看发展空间。看了这么多,最后结果只能是:一个合适的都选不出来。

“明晰价值观”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在选择时,先找到你最看重的一个目标,死死盯住它,用它来衡量一切选项,看看哪个选项最能满足你的目标。

举个例子,李雷最看重的是名校背景。因此,申请研究生时他最看重的是:是否是名校。此时,有两个offer,offerA来自于清华,但导师一般;offerB来自于一个一般的高校,但导师的学术能力非常厉害。此时,李雷怎么选?

根据“明晰价值观”原则,“导师是否厉害”这个信息,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干扰李雷的选择。李雷只需要看“是否是名校”这个信息就足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判断了。

但如果offerA来自于清华,offerB来自于北大。这两个都是名校,李雷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

此时,需要确定一个“次看重”的指标,死死盯住它,用它再来衡量一切选项。

比如,李雷次看重的女生数量,想找个女朋友,那李雷就应该选择上北大。

这种“明晰价值观”的选择方式,就是以“目标”为“筛选条件”,将选择范围缩小至一个选项。但加入新“筛选条件”的前提非常严苛,只有在上一级“筛选条件”实在无法缩小选择范围时才可以增加新的“筛选条件”。真正理解了“明晰价值观”这个概念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尽可能的不加筛选条件。这也是奥卡姆剃刀原则的一个体现: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出现纠结的原因只有两个:

  • 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但选择时没有对该“筛选条件”做到足够苛刻。

就这么两个原因,完全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3.持之以恒的价值观

让我们将上面所说的方法总结一下,提出一个可以反复执行的方案:
(1)面对任何一个选择,拿出纸和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2)为每个条件打分(1-5分),而后重新排序,对分数相同的筛选条件重新比较,再排序...;
(3)用分数最高的筛选条件缩小选项范围,直到剩一个选项为止;
接下来,十分重要的一步来了:
(4)第二天再重新仔细的执行上面的方案 —— 如果昨天的选择真的符合你内心深处的价值观,那么第二天的结果就应该是一样的
(5)记录下这次选择,用于以后参考

4.知识总结

今天的知识要点如下:

  • 做选择的目的,是要判断哪个选型能帮助自己实现既定目标。所以做一个好选择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课020 |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