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宾》读后感

《女宾》读后感_第1张图片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20世纪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学家,是一位融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于一体的大师。深刻理解波伏娃作品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地位,对于认识法国以致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这一里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处女作《女宾》,叙述了皮埃尔、弗朗索瓦丝以及格扎维埃尔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作者对女性历史与现实之研究推动了法国及世界女性解放。文中对弗朗索瓦丝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成功塑造出一个激烈冲突的"他者"意识,并因此唤醒并做出自由选择的悲剧形象,从"依附"到"独立"表现出当时特定时代下女性的生存困境。西蒙娜·德·波伏瓦也是西方女权主义重要力量,其骇俗的女权思想受其哲学观的影响,即使在当代女权已有发展的情况下仍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弗朗索瓦兹是巴黎职业女性的一个缩影,她有自己的职业,自由独立,我行我素,同时她拒绝世俗的婚姻模式。有时比较坚强,有时又很自信,她缺少的是一种女性特质。弗朗索瓦兹与皮埃尔恋爱关系中,弗朗索瓦兹作为知识分子,也是职业女性,根本就不需要皮埃尔的保护,她自食其力,不需要资助,她身上体现出一种男性在独立与理性。她这种男性特质在与格扎维埃尔的相处当中体现得就更为明显,她具有保护欲,当她承诺要让格扎维埃尔幸福的时候,她的决心更像一个男人的承诺。她日常的表现也相当的男性,就像热贝尔说的,她经常穿着过时的衣物,不卖弄风骚,不反复无常,对甜食有着莫名其妙的不可理喻的热爱,饮食不加控制等等都反映出了她并不具有一种女性的特质。当然正是因为有男性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她成为了一个由她、皮埃尔、格扎维埃尔三人组成的“三重奏”的一个“他者”。弗朗索瓦兹在理智与情感方面是很矛盾的,有时候想得到,有时又想控制这种情感。她缺少少女特质,从而并不像格扎维埃尔一样能成为三者关系中的中心。她既想屈从又想控制,“三重奏”的关系使她无法自拔,她又妄图成为控制这种关系的人,缺乏女性特质的人最终只能做为“他者”游离于这种上关系的边缘。在别人看来,她的独立是不近人情的,但并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的理解她的内心,内里她惶恐矛盾,外表看起来似乎很享受这种关系,她希望能独享皮埃尔的爱,但实际上的做法却又是一次次的将他推了出去,弗朗索瓦兹是言行不一的,这也正是波伏娃做为女性依然无法跳出女性思维与行为的局限之处。

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格扎维埃尔,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喜怒无常,变化多端,依赖于别人,有着强烈的嫉妒心,她想独占皮埃尔,但是也并不想与弗朗索瓦决裂,经济上的依附是一个原因,另外特有的少女特质心理也让她想在年长女人面前显出自己的优势,她更需要的是认同与胜利。对于这样一个小女孩的设置,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她不懂人情世故,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她只有自我,想着的全是自己的利益,想着独占,在“三重奏”的这个结合当中一直想处于一个中心的地位,她刻意的寻求着关注,现实而且理性,她有着大多数妇女的特征:眼光短浅,生活依存于男人,没有追求,浮夸却并不懂得感恩。

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伊丽莎白、克洛德以及热贝尔,这三个人物、对“三重奏”的一种关系起到了一种加强、辅助的作用。伊丽莎白做为克洛德的情人,在克洛德与苏珊娜不可能离婚的情况下,焦躁不安,决定分手却又口是心非,终归是无法断得明明白白,从心理上对做为离不开情人的的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这个人物的设置也是为了对弗朗索瓦兹的比对,同样是经济独立的自由女士,并不是人人都会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并不是人人都会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热尔贝喜欢弗朗索瓦兹甚于格扎维埃尔,但是他同后者发生了关系,在后来参军后也是与弗朗索瓦兹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于这样一种年轻男子与年长女人的关系情节描写,也很好的看出了作者女权主义的思想:做为一个女人无论何时都是可以追求如同男人一样的幸福。

书中每个人都是矛盾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我们自己的影子。书中对弗朗索瓦兹大片段心理描述,从她内心的矛盾到外表的看似平静,不断的妥协,对“三重奏”关系的分分合合的修复弥补,说明了即使表面看起来很独立,但是内心在情感与理智上,仍然想依附于三个人的关系。弗朗索瓦兹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独立的,稳固的关系。“三重奏”关系的矛盾看似是弗朗索瓦兹起着调和的作用,但中心却不是她,一个“他者”并没有完全改变女性的柔弱以及想依附于男性的心理。

作者以她本人与好友的生活为蓝本来描写弗朗索瓦兹与皮埃尔、格扎维埃尔的情感,现实的描述和存在主义哲学双重影响了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矛盾而理智,妥协与控制,开放式的结局也恰恰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个女人,不可能完完全全跳出女性的框架。当然,书中代表的女权主义进步的思想还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