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这件小事

很多朋友都说自己不会做饭。

我在17年9月之前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会做饭的人,虽然爱在厨房里瞎倒腾,但做出来的往往都是既没法看、又没法吃的黑爱料理。

做饭这件小事_第1张图片

这是我17年1月不知道多少次吃过自己的黑暗料理后发的朋友圈。那次真是对自己的做饭天分感到绝望了,决定再也不下厨房了,因为那时的我做饭,简直是浪费食材。

但是画风转到17年年底——

做饭这件小事_第2张图片

这是我目前能做到的水准。比起正经大厨和资深玩家来当然还是差远了,但至少做到了自己在家能吃得满足、招待朋友也拿得出手。

之所以重新走进了厨房,是因为17年下半年我到了上海,作为一个从西南地区这样的饮食乐土走来的人民,刚开始实在是吃不惯上海的饮食,下馆子必选川湘菜馆、点外卖也是。这样我的选择面就窄了很多,而且外面的川湘菜馆往往都是重油重盐的,一方面并不是十分符合我的胃口、另一方面也觉得长期这样吃很不健康,所以就又开始尝试着自己做饭。

上面的图片,是我认真开始学习做饭后大约两个月的成果,我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兴奋的。虽然学会做饭只是一件小小的成就,但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满足感。重要的是,这以后的我,都并不认为有什么小技能是我学不会或者没有天赋的了,我相信我只要认真去做,想做的一切都是能够得法的。

所以下面我就要告诉大家到底如何在两个月之内,从厨房小暗黑变身“厨神”。

1

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

刚开始学做饭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各种各样的美食博主、也关注了很多相关公众号,看了大量各种各样做饭的视频,最终对我的提升并没有多大帮助。

一方面因为这些美食博主他们做饭的食材往往和我准备要做的不相符,我不会为了做一些家常菜去买一些后面也许完全用不上的食材;另一方面,他们的准备工作往往都很复杂,一上来就摆十来种调料,香料几克、盐几克、糖几克、醋多少毫升……好像调料必须要多和精确才能显示出他们技艺多高超似的。(也可能是因为我太不高超了) 总之,看他们摆的阵势就足以吓退我了。每个步骤认认真真看完之后还是一脸懵逼。直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5盎司到底是多少。

直到我关注了一个叫“香哈菜谱”的公众号,里面的菜谱基本都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家常菜,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调料和食材,日常做饭很容易上手。

最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的UGC模式,菜谱足够丰富多样,公众号内还做了一个搜索功能,可以根据自己家里已有的食材来查找合适的菜谱,再也不用担心拿到一样食材不知道怎么做了。

做饭这件小事_第3张图片
做饭这件小事_第4张图片

平时推送的内容我基本不看,就用这个搜索功能,很适合我。

当然也不是所有做法都是在这个公众号学的,还有很多不错的公众号或微博博主、有的是讲解清晰、有的能够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和搭配灵感。只是这个公众号食谱多样、便于搜索的特性很适合新手上手一些简单的做法。

学习就是这样,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大神的教学不一定就适合你,做得好的不一定教得好。

2

降低执行难度

想想我们做饭为什么容易失败。往往我们在尚是新手时,就给自己定了大师级的执行难度。例如在放调料时,一定要看几毫升几克,例如在炒菜时老想着要掌握火候,小火还是旺火。这对于刚开始的我们难度太大了。

你看看小吃摊上炒河粉阿姨是怎么做的,在大铁板上抹点油,放河粉进去炒,各种调料随便撒一点进去,要是炒着炒着变干了,就再加点油,胡乱拌一拌盛起来递给你,哇!好吃极了。

这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吗?

关于火候的问题,以前我真的非常纠结,因为据说这是一道菜能不能炒好的关键。看菜谱上说的什么火一定坚决执行,常常在开着大火地时候手忙脚乱地去放各种调料,要不就是慌忙之下忘记放某些材料、要不就是放错了,或者调料放齐全了菜却烧糊了。但后来我发现,做家常菜完全不需要严格遵守那些条条框框。

一次我出去吃饭,那家餐厅是阳光厨房,可以看到厨师做饭的整个过程,我看到厨师们炒菜用的是“轰”地一声冒起来的巨大的火,那种火看上去比我们家里的小灶火难掌控多了,我不禁紧张了起来,想看看厨师在如此激烈的火势之下如何优雅地操作。然后看到了他在放材料之前会淡定地把火调到最小,不慌不忙地放好了调料之后再把火调大翻炒。炒一份菜,那位厨师前后调小了3次火。

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中途是可以随意调小的,并不用讲究那么多。我们日常做饭时也可以这样,不知道大火小火就先调到小火,小火不够再慢慢调大。

我在微博上还看到过一位博主在做饭前,准备材料时就提前把需要的调料按照适当比例调成酱汁,在炒菜时只需要先放油、然后放食材随便炒一炒、再倒入提前准备好的调料酱汁就完成了。我刚开始学做饭时就按照她的方式操作了一下,发现味道也很不错、十分家常的那种好吃,给刚开始学做饭的我带来了很大信心。

总之,刚开始要学会给自己降低难度,不要去追求什么极致的口感与精致的摆盘,先说服自己的嘴再说,能达到家常的好吃就已经非常棒了。口感提升是进一步的功课。

你不需要为自己设置那么多条框和限制,那只会禁锢住你的手脚。

3

从最简单的入手

通过微小的成功带来成就感

在你发现自己不会做饭的过程中、总还是做过一些菜的。把你认为还算不那么失败的一道菜拿出来练一练,多试几次没准就能越做越好。

或者你从来没尝试过自己做饭,那么可以试试例如炒土豆丝、番茄炒蛋这样的入门菜。

总之从最简单的入手。

哪怕只是煮一碗速冻饺子或者拌一碗凉菜都可以。

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改进的方法。

这样做不能让你成为一鸣惊人的顶级大师,但是一旦你做好了,会极大地提升自信心,让你告别不会做饭的魔咒。

当你在想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时,能够端出一碗令自己得到慰藉的食物,而不会等到第一口菜进了嘴里,瞬间产生:卧槽我做的是一堆shi吗!这种非常悔恨自己浪费了食材的感受。

成就感是你继续下去的重要动力。

4

选择好的工具

决定开始时,请给自己选一些好用的工具,一个轻便称手的不粘锅是必要的,不管你烧成什么鬼样子,水一冲就干净了,在你即使没做好的情况下,也不会让一厨房狼藉加深你的挫败感。

或者用玄冥老铁锅,哈哈哈。

各种调料酱汁也算是工具的一种,现在做饭真的非常方便了,实在做不好,买点现成的调料酱放进去,也像那么回事。

比如赵薇“中餐厅”里炒菜就会用火锅底料,炒什么菜都放点火锅底料,张亮还笑话她是火锅底料炒世界。

做饭这件小事_第5张图片

借助工具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5

学习并记住一些基础的原理

对,做饭也有基本理论指导。

早先我忘了在哪里看到:菜也有清气浊气之分,有清气的例如青菜、黄瓜之类。而茄子、大葱、芹菜等都是有浊气的在无法把握菜的搭配时,清气的菜往往味道清淡,适合和清气的菜一起做;有浊气的菜往往味厚,适合与肉同烹。其实就是各种菜的味道特性吧,分清特性,搭配就不容易出错。

还有一条是在《随园食单》里看到的: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

在这里顺便推荐一下《随园食单》这本书。《随园食单》是清代袁枚所著, 袁枚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在学问上与纪晓岚同名,合称为“南袁北纪”。他穷尽自己40年的吃货经验写下的这本书,既处处体现文学修养,又具备食谱的实用性,非常值得吃货们和准厨神们研究研究。

6

观察、品味、实践验证

用心品味,了解各种食材和调料的味道。外出就餐时吃到了好吃的菜,观察一下是用的哪些食材搭配,细细品一下它可能用了什么调料。

大胆并且一点点地尝试。大胆是说,哪怕你从来没吃过的食材搭配,没有试过的调料,也可以搭配起来试一试,一点点是说,在刚开始的时候要适当,在你不肯定那样会好吃的情况下,不要一口气加很多调料,而要循序渐进。

我之前从来没吃过咖喱南瓜。那天我把鹰嘴豆和南瓜煮在一起,加了一点点泰国黄咖喱,真的太好吃了。南瓜泥的软滑口感混合鹰嘴豆的细腻豆沙感,加上咖喱的香气,一点甜甜的软绵的气息混合层次丰富的香气和口感,在冬日的暖阳里,大概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君子远庖厨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即使你消费得起高档餐厅,也只有亲手捧出的一碗汤羹最能温暖自己与亲人的灵魂。在这个戳戳手机,食物就能到你面前的时代,亲手做饭也许不是那么必须,但却我们告慰自己的最踏实的形式,是一声远在他乡我也可以照顾好自己的放心,亦是生活的情趣。

总要做点什么。当我们向外界去拼,去要,去寻求被肯定的时候,你也有方法,能够停下来安慰和肯定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饭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