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行动方案的两种选择方法(崔律精拆《搞定Ⅰ》day8)

【GTD·第2.2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29日“崔律精时力之精拆《搞定Ⅰ》”系列第2.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实践一种方法,选择接下来要做什么。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选择行动方案的两种方法:“四标准法”和“三分类法”。

1.2“四标准法”,每次行动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四个标准:情景、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重要性,前三个标准描述了我们每次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则是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1.3情景,大多数事情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完成,比如在办公室整理纸质文件,在家收拾衣柜等;或者借助某种特定的工具,不过现在随着手机功能的发展,工具限制在降低。

1.4多少时间来支配,这个感触比较深,前阵天天加班,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陪孩子的时间几乎没有我能支配的,因为回家孩子已经睡觉了。

1.5有多少精力,这个想到昨晚下班回家陪孩子玩了两个小时,洗漱完毕,有点困,打算小睡会,然后再写日志,结果一觉睡到晚上12点多,回顾这一天的日程,最后决定还是今天来补吧。

1.6重要程度,判断那个行动会给你最高回报,这个让我想到下午3点的时候,我的日清单中还有两个黄色任务和一个蓝色任务,根据重要程度,重新对这三个任务进行排序。

1.7“三分类法”,确认每日工作,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工作

处理突发事情

安排自己的工作

1.8选择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工作,比如按照日清单时间轴的任务来进行处理。

1.9处理突发事情,选择先做突发事情,把事先安排好的工作放一放,这也就意味着突发事情比原来的工作要重要。其实通过这是火灾吗?进行识别是否需要切换。

2.我的实践或实践计划:

2.1今天尝试了第二种方法——“三分类法”,首先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日清单进行任务处理,遇到突发/临时任务,会对日清单进行调整,火灾的话直接优先处理,不是火灾设置一个具体处理的时间,不确定的处理的时间用?+1来标注。工作任务完成,休息时,还会刻意去刷日清单,会考虑自己的精力、时间、情景、重要程度去做相应的调整,来确定接下来的日清单任务。

2.2把GTD的一些理念用在日清单中,感觉日清单更加容易掌控。比如多步骤任务需要去分解下一步行动;参考资料要有一个良好的归档系统;将来也许是你不需要行动的任务;优先处理突发事情意味着突发事情比原计划的事情要重要;我们要花费时间去确认哪些“悬而未决”的事;2分钟原则。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暂无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崔律今天预告春节的计划,我看到两点:①根据以往经验优化课程安排,这体现优化思维;②优话课程安排原因说明,这体现了清晰表达的思维。这个可以借鉴到我的生活中,比如根据去年春节的安排可以安排下今年春节的日程,如果有些事情不能答应和孩子一起去做,主动说明具体原因。哈哈哈

5.【学霸题】你的日清单中是如何考虑情境、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和重要性,这四个因素的?

日清单中的情景,通过一日三分法的晚来划分工作和家庭的任务。

日清单中的有多少时间,通过这个任务的紧急程度来确定,有时候需要和他人确认具体截止期限来定。

日清单中的有多少精力,通过对一天任务的类型来看,比如完成一个高价值的任务,耗费的脑力比较多,这个时候应该安排一个休息。

日清单中重要性,通过颜色来识别,黄色——重要任务,蓝色——到点就做的任务,红色——头等大事及跟年计划挂钩的任务,绿色——恢复精力、放松的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行动方案的两种选择方法(崔律精拆《搞定Ⅰ》da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