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超越到蔡徐坤

图:杨超越

距离去年火爆了整个夏天的现象级综艺选秀“创造101”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对于除混迹粉圈外的大部分普罗大众来说,这个节目值得一提的贡献之一便是把杨超越这么一个无时无刻不具有话题热点性的人物推上了风口浪尖,由此引爆的网络浪潮到今天依然余波未了。当时连我这么一个对综艺和偶像团体毫不感冒的人也不得不在包括朋友圈微博在内的各大网络平台上看到她的身影以及一些不明所以的争论,好奇心也因此被勾起。

对于当下流行的一些人、事、物或者现象,自己始终秉持着“距离产生美”的态度,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洁癖也不为过。我不大愿意稀里糊涂地被潮流裹挟,至少在厘清它的来头之前,我更多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如果有仔细注意微博热搜的话,这一年来几乎每隔那么一两天,关于颜值的话题都会在榜单上占据前列位置。甚至还从审美的差异性出发细分为很多模块,从头发到脚,每一个身体部件都吸引着海量的讨论。人们对于美的关注,随着眼球经济的刺激,变得空前高涨。前几天在b站上看到一个在中国当网红收入颇丰的俄罗斯女孩的采访视频,在被问到对于自己这份工作有什么感触时,她略微思考了几秒然后表示:在这个国家(中国),长得漂亮就可以活得很好。奇怪的是,从日常的舆论来看,我们好像并非如此,难道那些对空有颜值的艺人的批判都是假的么?这让我想起去年的杨超越以及围绕在她身上的那些争议。

101播出的那一阵子,微博上隔三差五便是“杨超越XXX”的热搜,点进去后多半是粉丝们热火朝天的撕逼场面。在一堆“儒雅随和”的言论里,杨超越被贴上的标签以“作”、“虚伪”、“懒”、“没实力只会哭”、“花瓶”为主,不一而足。带着疑惑与玩味的心态,在101结束之后,我把节目从头到尾大致看了一遍。作为一档少女偶像选秀这种需要粉丝深度参与的节目,不管如何标榜实力对于竞争的重要性,话题与热度也始终是先决要素。101的赛制也直截了当的践行了这一点,最终的成团人选决定条件就是简单粗暴的粉丝投票。因此,与其说是才艺竞演,不如说是受欢迎程度的PK。杨超越的外在条件有目共睹,虽不至于艳压群芳,但在现如今的网络审美框架下,也算很有标致性了。才艺表演上,几乎不用看多少视频,在有限的几个镜头捕捉里就能一眼看出她与孟美岐吴宣仪等人肉眼可见的差距,而且几乎从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录制进程,很多网友以此嘲笑她根本毫无进步可言。她的公司老板在幕后采访里也大方承认了她在才艺表现上惨淡的表现。而真正引爆网络热度的,是她在镜头前的那些在别人看来颇有些无厘头的言谈以及莫名其妙的“哭”。有人觉得她“作”、“爱演”,也有人觉得她“可爱”、“真实”。从最终结果来看,我想,后者大概占了多数。

毋庸置疑的是,给杨超越投票的人很多并不否认她在才艺上的不尽人意——或者再直接一点——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不过就是喜欢她罢了,而喜欢往往不需要给出理由。这个节目的导师之一,罗志祥,在第一期节目杨超越那组表演之后的点评环节就说了:我觉得你很有观众缘。这句话是我认为整个节目里最有价值的一句点评。比杨超越有才艺的很多,比杨超越漂亮的也不少,可最终观众还是喜欢看杨超越。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好多电视剧里那些各方面条件明明都不亚于女主甚至碾压女主的女二号苦追男主结果男主视若不见眼里只有女主的桥段。说到底,也是类似观众缘的问题。101这场比赛里,颜值和才艺不过是最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喜欢”这种事,某种程度上来说毫无道理可言。

在杨超越老板的那个采访里,还有一句话很扎眼:请你先具有杨超越的颜值、可爱、真实这几点,咱们再来谈你能不能火这回事。这句话细读起来其实蛮无奈的,因为其中似乎并没有才艺的容身地。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艺人的外表成为了凌驾在才艺实力之上的评判标准了呢?类似的拷问在网上并不少见,蔡徐坤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图:蔡徐坤

从今年年初打篮球那段视频被挖出来开始,蔡徐坤事件就疯狂发酵,被网友在各个平台上以各种形式演绎,极尽夸张与讽刺。而后因粉丝导致的与天王周董的超话之争更是引起双方众多粉丝和路人甚至不少明星参与,热度再次迎来一波高潮,已然成为可以载入互联网娱乐史的经典事件。究其根本,不过是大众对于流量明星的不满情绪长期积压正好遇上了一个合适的契机得以宣泄和释放。蔡徐坤则刚好成为这场狂欢的献祭品。从这个角度而言,说蔡徐坤是这场狂欢的受害者好像也不无道理。

流量铺天盖地的霸占视线引得公众对他们的价值产生质疑。可是,流量真的只是娱乐公司一厢情愿硬推的吗?有多少人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诚实的嫑嫑的呢?说到这儿,很多人肯定会反驳:这都是脑残粉丝们的锅,我们才不会去给这些流量明星的作品买账。不否认有不少人确实不买流量的账,但更可能的现实是,很多人一边骂着流量biss,一边又对非流量作品视而不见。说句难听的,很多人纯粹是借着骂流量之名从中获取认同感和优越感罢了。不过市场才不会管这些有的没的,谁买账的多,针对谁的喜好所生产的消费品就越多。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不管你承不承认,其实大众潜意识里对于外表所看重的程度要比自以为的多的多,这并非什么可耻的事情。但最终影响到市场的,是我们有意识的、主动的选择。流量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市场只由流量主导,这不是流量的悲哀,而是大众的悲哀。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杨超越到蔡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