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好“铁”为什么非要成“钢”呢?

        最近在读谢云老师的书——《跟禅师学做教师》,《五灯会元》卷第三【公案】

      这样写道:幽州盘山宝积禅师,因于市肆行,见一客人买猪肉,语屠家曰:“精的割一斤来。”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的?”师于此有省。是呀,哪个不是精的?好坏的标准又在哪里呢?“你想吃瘦的,需要的是‘臀尖’;你想剁肉丸,需要的是‘夹缝’;你想炼油,需要的是‘膘头’”;你想红烧,需要的是“五花”;你想炖汤,需要的是“大骨”……

      同样的道理,哪一个孩子不是好孩子呢?关键是你以怎样的眼光看待。

        上个礼拜,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中的易易回来看我,我们一起回忆初中三年的美好时光,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当初的那些学霸学渣的境况。他不无感慨地说没上大学的谁谁谁都当了老板,哪个上技校的年薪多少,学霸中谁还在继续深造,没读高中的谁谁谁都当了幸福的爸爸妈妈,小日子过得很是让人眼羡……就像谢云老师的总结:“所谓的差生挣钱无数,所谓的中生享乐无数,所谓的优生辛劳无数。这样看,我们该如何对待现在的学生?”

        寒假里,我去拜访自己的老师,言谈中说到我们这帮同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像我这样当时所谓的好生,现在依然在家乡为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经济上一定是最穷的。同一批毕业的中师同学,好多不愿呆在这一行业的,有的做了导演,有的当了记者,有的进了外贸,有的成了私企的老板。记得当时老师批评的最严重的那个涛哥,却是我们当中最早混出模样的——成为了北漂中的破烂大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好与坏的区别又在哪呢?

      面对孩子,我们总是站在师者或为人父母者的立场,总想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总认为孩子还不够好,尽管孩子很努力,我们还依然认为既然考了九十分就可以冲到一百分,对于他们的犯错,总觉得无法容忍,总想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块好“钢”,因此也总是恨铁不成钢!可是,如果孩子本身就是一块好铁,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成为钢呢?我们只要让钢体现钢的价值,让铁发挥铁的用处就好了呀!

      你非要让铁变成钢,往往他既成不了钢,而且连做铁的勇气都没了。

      上周陪学生们一起看《朗读者》,有幸听到童话大王郑渊洁被学校开除的故事,恐怕当时开除郑渊洁的老师怎么也不会想到郑渊洁会有如此的成功!面对孩子,无论师者还是父母,若都能像郑渊洁的故事《父与子》中说的那样:只因你是我的孩子(学生)。该有多好!

        或许我们做教育的,都该成为一个“木匠式的教育工作者”或是“高明的烹调师”,只要用的恰当,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哪一种肉不是精的呢?

        正如谢云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以成长,才来到学校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教育,也需要珍惜,需要肯定,也需要赏识。无论如何,他们每一个,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就像那个屠户说的,他们每一个都是‘精的’,每一个,都是‘上好的’!”既然如此,那就让好铁成好铁,好钢成好钢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157、好“铁”为什么非要成“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