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读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5:35起床。

大家想看苹果发布会,不是为了看苹果拿出什么新东西,而是想要看自己将来可能买到什么新东西。

所以一场发布会,其实不是传播的盛会,而是想象的盛会。传播者你说什么不重要,在你说的东西里面,听众能想象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才重要。(罗胖60秒)

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被用户理解并认可,也很难畅销。

所以,好产品需要对应用户的需求,尤其是潜在需求。

能于现实的乱相中窥见痛点,窥点潜在需求,是有智慧的。

再者,将好产品推介给用户,打通最后一公里,也需要超强的营销能力。

二、开读阮一峰《未来世界的幸存者》(1-36)

(被骗的感觉,薄薄的160页,竟然定价39元,且文章仅是作者专栏文章的合集。今后买书要谨慎,别被标题党蒙了,勿匆忙下单。)

由于通过奋斗爬到社会上层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教育的价值也正在变小。如果不能学会机器无法替代的技能,那么读不读大学,对你将来的收入不会有太大影响。很可能不读大学,你的处境还会好一些。

目前看来,有三种能力,机器不可能实现:

人性化和人格魅力。机器提供的服务是没有人性的,也不会有人格魅力,更不会感动人心。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和人性的人,在计算机主导的时代,是有优势的;相反,一个没有人性、人云亦云、千篇一律、会消失在流水线上的人,则天然具有竞争劣势。

创意。

决策和领导力。

可怕的不是你的工作没了,而是你所在的那个行业没了。

世界经济论坛统计,目前的小学生长大后, 65%会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孩子们在中学或者大学学到的大多数东西,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可能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如果他们还希望继续保住工作,那就得不断改造自己,而且频率得越来越快才行。

尤瓦尔・赫拉利说,人工智能取代了那些简单技能的工作岗位以后,人类当中会出现一个庞大的、无用的无产阶级。

未来,人类可能会分化为两个主要的等级:一个全新的更先进的精英阶级,很聪明,很富有,有更好的基因和更长的寿命;还有一个全新的一无用处的无产阶级,他们将越来越穷地等待死亡,可能变成没有工作、没有目标、带着VR头盔消磨时光的乌合之众。

四年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在任何领域成为资深业者,甚至专家。可是我们的大学生,经过本科四年,不要说领域专家,甚至能力强的学生都寥寥无几。我们的大学制度用了四年时间,培养出了大量一无所长的、迷茫困惑的、市场滞销的年轻人。

18岁是人生最有热情和精力投入一项事业的时候,但是,大学将你一连四年关在教室和图书馆里,把考试和绩点伪装成你奋斗的目标,人为将你与真实世界隔离,引导你去关注那些对未来人生毫不重要的事情。经过这样四年的歧途,当你真正走进社会、要跟全世界竞争的时候,你的竞争力不是变强了,而是变弱了。换句话说,四年制大学很可能是削弱你,而不是让你变得更强。

德国和瑞士的中学生毕业后,要选择走学术道路还是职业道路。只有不到30%的人会去读大学,其余的人都接受职业培训,为职业生涯做准备。

我认为,这才是更合理的制度。毕竟大多数人不会从事学术研究,还要靠某种职业谋生。你要知道,大学课程是为学术生涯打基础的,不是为职业生涯设计的。

三、继续读《引力》(132-180)

法则四:网络引力加速一切

加速不是只沿着一条直线加快速度,它还适用于发展方向的改变。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一个有意义的隐喻,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当你不知道自己的环境发生了细微却十分重要的改变时,是极其危险的。

通用电气一直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公司,那么是什么使得通用电气在这么长时间内如此成功呢?一名通用电气的高管萨金特说,通用电气就是某种类型的偏执狂。

偏执狂错误的相信外面的每个人都想害你,不过,在商业中像个 “偏执狂”那样,意味着构建一个时时刻刻都试图击败你的假想敌人。这时你不得不把内部和外部的事情做得更好,对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极好的激励——特别是当不存在看得见的或明显的外部竞争时。公司像个“偏执狂”那样,还使得每位员工都保持高度的警觉,并使得经营业务的人们把精力集中在外部环境上。因为只盯着内部的成功的组织是岌岌可危的。

四、继续读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180-222)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的。如果想到之后不会做,那就去学,学了之后再去做,并且做到。为什么很多人的生命最终意义不大呢?很简单啊——想到了,说到了、知道了,学到了,可是最终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

人类对财富和资本的认识,实在是不多、不久、不够,甚至实在是太少、太短、太不够了!如下内容都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人类对财富的认知历史其实没有多久。从人类开始使用货币至今不过几千年而已,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相当短的一段时间。

长期以来,在人类最终拥有足够财富的人群比例一直是非常低的,那比例其实低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整个人类,除了一个民族(犹太人)之外,迄今为止都会或多或少地将“复利”这个概念“妖魔化”,而 “复利”是财富领域最重要的概念。

人类社会的动荡从未停止,古今中外都一样。每一次大的动荡,本质上都是对财富拥有者的杀戮,因此,关于财富的基因事实上很难传承。

人类真正认识到市场的好处,只不过是最近两三百年的事情(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再重新开启这方面的认知)。

人类真正研究经济的运作规律,从亚当・私密开始计算,至今不到300年。

人类对投资市场的探索,只不过是从200多年前开始的(美国的股票市场是从1792年华尔街边的一棵西印度常绿树下的露天交易开始的)。

人类对于概率的真正认知,是从16、17世纪开始的。而将对于概率的研究脱离赌博,应用到资本和风险评估上,要到20世纪初才算起步,迄今不到100年。

尽量去做胜算超过50%的事情——虽然无法达到100%,胜算越高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今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