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打了激素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打了激素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两天教育学课上看了一个短片,讲的是神童张炘炀,我之前还真没注意到过这个人,短片开头的介绍让我认为这就是个奇迹,佩服的五体投地。看完之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合上了惊讶的嘴巴。

打开百度,张炘炀,九五年出生,我们是同龄人,他10岁考上大学,而我10岁还在和邻居伙伴放学后玩捉迷藏呢。短片中介绍,10岁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3岁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16岁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成为最小的博士生。多么辉煌、充满传奇色彩的学生生涯,堪称完美。张炘炀如此成就当然离不开他爸爸的教导,他爸爸年轻时好像因为没钱错过了一次什么的上学机会,很可惜。所以,他爸爸将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完成他没完成的梦想,开始规划他的学业生涯。

幼小时候的张炘炀对这个世界还是懵懵懂懂的,父亲的一些措施,使任何诱惑的东西都远离了他,学习自然成为他的唯一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各种事物的好奇感加强,他还是最终难以抵挡这个世界上的各种诱惑,但他现在所处的阶段并不允许他再这样,十几岁的年龄必须肩负二十几岁的思想、任务。由于心志还不成熟,慢慢张炘炀也出现了攀比心理,他要父亲在北京买房子,他一句话说的简单却没考虑到父母,说出这话时他好像还没成年。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这样教育孩子对吗?

万事万物都在自然生长,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古有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结果呢?现在技术发达,也有一些植物“揠苗助长”,长是长起来了,可它带来的效果可是大打折扣。说回张炘炀,他的父亲可以说完成了他当年未完成的梦想,结果呢?教育现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这种揠苗助长的时期,都想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天才,成为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这其中不缺乏很多家长的攀比心理,你孩子会这个我孩子也必须得会,你为什么不去发现自己孩子的其他优点呢?当然,把孩子培养的样样精通也成为很多家长出门和别人聊天的谈资。然后就各种兴趣班,上午学舞蹈,下午学萨克斯,晚上还得补习文化课,这一天下来不比孩子父母的工作量小,但我们要记住,那才只是个几岁的孩子。时间长,孩子就对这些产生了厌烦,对这种毫无时间玩耍的安排产生了抵触心理。再看看辛苦换来的效果,是不是达到预期的设想,恐怕没有吧。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凡事有个度,不能让孩子天天看着别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过家家,自己却抱着琵笆半遮面,孩子该有的童年还是要有的,这对他以后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前几天在清华北大转了一圈,确实,高等学府就不一样,但我们要明白一点,事在人为!有些事还要靠孩子自身的努力,家长只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提供一些物质上的保障。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可能用于父母对孩子身上不合适,至少也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吧。走向天才的道路也得一步一步来,古话说的很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给孩子“打激素”,迟早会产生“副作用”。

我认为孩子还是什么年龄段干什么年龄段的事,让其自然成长,就算成不了天才也会成为有用之才。

这只是我作为一个还没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拙见,此观点并不能将教育现状一概而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打了激素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打了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