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理头脑开始——读《断舍离》

从整理头脑开始——读《断舍离》_第1张图片
image.png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感受:让人激励的书,重新提醒了自己,也看到了一些很好的方法,对于物品、资料整理,甚至人生都有用。

推荐序

张德芬撰写

  1. 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2. 我觉得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
  3. 此外很多人没有勇气去割舍眼前既有的幸福,进而投资出更多的幸福。
  4. 最后我们谈到“离”,也就是出离心,驱离要求更多的幸福欲求。
  5. 不再追寻不再盼望,而是愿意在当下和自己诸多的不完美,内在的各种阴影,各种负面情绪和念头,好好相处。
  6. 放下一切的期盼之后,我开始欣赏生活的简单和单纯,和大自然相处,感到当下无事的那种自在和幸福。
  7. 当筋疲力尽,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出发的地方等着我了。

前言

  1.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2.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3.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轻松舒畅了。
  4.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
  5. 不需要闭上眼睛,也不需要静静打坐,只要坦然面对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6. 断舍离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毕竟是要将被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来的工作。

第一章 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1. 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的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2.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方法,变成了加分法。
  3. 人类最大的罪,不快活,要先让自己快活起来,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能有这样的想法才是最棒的。
  4.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5. 如果总用便宜的东西,这就表示自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
  6. 这种筛选物品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他人关系的力量。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1.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
  2. 只要能除掉那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通过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运势就能有所提升。
  3. 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第三章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1. 主语到底在哪里?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之问的习惯吧!不要让物品当了主角,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
  2. 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如果还能持续进步的话,就能达到更高的级别——只选择死党,也就是只选择真正必须,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阶段。
  3. 现在觉得只要把重要的回忆放在心里就好了,东西这完全可以扔掉,好让自己重新恢复当下该有的状态。
  4.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5. 想一想那些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6. 如果能够认真地实施断舍离,只留下筛选后的真正符合自己喜好的东西,那么整理就会变成一件愉快的事儿,毕竟都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些东西带着和自己的波长相府,也就是和自己相合的能量,就像是自己的朋友,把多余的废物全都清走留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这么说来,这项工作和寻宝,挖掘宝藏都是极为相似。
  7. 你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是不是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一个半月都派不上用场呢?
  8. 先不要去管别人,高高兴兴的收拾自己的东西。
  9. 通过仅占4%到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
  10. 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可惜”,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这也是断舍离的重要技巧。
  11.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第四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 说到底,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减少物品,减少物品就等于只要能彻底的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2. 在头脑里进行整理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物品的关系,然后就是当下这一时间轴。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即便只是一个抽屉也是可以的。
  3. 如果能以这一小块整齐的地方为突破口,得到激励,更愿意努力行动起来,那简直就太完美了,这就是提升动机的技巧。
  4. 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的打开手势的突破口。
  5.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只需要问这东西还要不要就行了?可以在“需要、不需要”这个标准之上,再加上“舒服、不舒服”这个标准,就可以从感性的角度进行取舍。
  6. 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7. 不断的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8.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 七: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这也算是一种环境影响论,因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们就会想要把它们收拾整齐。
  • 五: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 一: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也就是说要最低限度的放东西。这样,不管是多狭小的旧房子,都能自然而然地营造出高品位的感觉。
  1. 限制了物品的数量之后,扫擦刷的工作也就变得轻松和快乐了。
  2. 重复进行彻底的七、五、一成收纳之后,你就会切实的感受到自己的品味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3. 这样做下去你的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不会再搞不清重点,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培养出“永远都只用最好的五件东西的最棒的我”了。
  4. 通过限制重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的提升了品味。
  5. 物品的外观也非常重要。
  6.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着,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
  7.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自立: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不管任何时候都能“立起来”。自由:是指选择的自由,物品的摆放方式是不是便于选择。自在:就是要卷起来,自在地放。

第五章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2. 断舍离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说起来,它就像是不必去深山老林也能进行的修炼。
  3. 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的利用物品的力量。
  4. 因为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经常用高品位的物品,到了日常随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
  5.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6. 如果有东西让你感到碍事,即便只是一瞬之间觉得碍事,也要在发现的当时就把它们一一击破。
  7.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的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的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后记

  1.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2. 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从整理头脑开始——读《断舍离》_第2张图片
    image.png

    从整理头脑开始——读《断舍离》_第3张图片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整理头脑开始——读《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