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身相适

彭金凤

请假了好几天回到学校后,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看着桌上高高叠起的卷子,心情很是复杂。原本想把所有不知名的作业都扔到一边,但语文老师强硬的态度,让我不得不开启这篇作文的写作。若让我谈谈对《乡土中国》前三章的感想,便是有关“与自身相适”的问题了。以下内容可能会逻辑混乱,流露出些许暴躁。


文字下乡与乡土社会不相适应。乡土社会的本质是乡土性。何为乡土性?本书就用长达一章的文字,告诉我们乡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朴实无华,社交局限性以及对土地强烈的依赖性。他们可能一辈子只会进行口头交流,而交往对象也只局限于自己的村落。偶尔有经商人士的范围较广,但又经商中的义气兄弟之说,也提现着拉帮结派组小团体的乡土本质现象。(天呐刚刚课代跟我说作文是写三到六章的感想可为什么我同桌跟我说是一到三章的感想我就说感觉一到三早就写过了一到三都不知道学完多久了气飞我那我就都结合着讲一下叭枯了)文字下乡之所以进行不下去,可以推敲出以下几点:人们之间彼此熟悉,大部分人知道对方的名字和人脸,而不强求书写出来,人们生活中只进行口头交流,这就导致他们没有书写文字的习惯,突然的文字下乡,并不适合;乡土社会的人们依赖于土地耕作,此劳动对教育需求少甚至不需求 人们缺少教育,已经没有了要学习文字的观念,加上年龄较大的人,甚至可以说很难学会,这也就相当于我请假几天回校后的那种无知状态。可以这么说,要想文字下乡,就得使“乡”做出改变。


(以下内容涉及第四到六章)要问什么适合乡土社会,便是本书所提到的道德束缚和家族管理。相适的原因,即是由乡土社会引申出来的差序格局。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交集网,是有自身为中心,向外扩散的近远亲戚网,如波浪般蔓延开。这也就是家族的概念,也相当于所谓的“圈子”。他们不需要一部成文的法律,因为犯罪的范围不大,涉及内容不多。受长辈的指引,他们需遵守道德要求,犯错后接受惩罚。这是比较简单粗暴的,但这也符合乡土社会的“糙性”。反而当今的法律纠的过细,并不适合于这个范围,会过于繁杂,达不到效果。其实,受家族“荣辱观”的约束,犯错的人会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更容易实施相应的惩罚(具体自己品)


引申来说,发展成如今时代潮流的样子,“乡土社会”已经变化了很多。但若想求发展,自身得有所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自身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