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恶意》,极恶人心难融化

东野圭吾有4大神作,其中《解忧杂货铺》、《嫌疑人X的献身》和《白夜行》名声斐然,最后一本《恶意》在中国的知名度稍逊一筹。

对于东叔的作品,此前只看了一部短篇集《第十年的情人节》,但想继续读一些,就选择了这本《恶意》。

东野圭吾的《恶意》,极恶人心难融化_第1张图片

书不厚,但读者想知道“他”的杀人动机究竟是什么,不知不觉就在3小时内畅快读完。

内容

野野口修曾经是中学教员,现已辞去教职,成为一名创作面向儿童的小说家。

他在受到好友日高邦彦,一位著名畅销书作家的邀请后,前往日高的住处,却发现院子一片漆黑。

无奈之下,他打电话给日高的妻子理惠询问原因。

理惠在奇怪之余回到住处,为野野口修打开大门,却在家中的工作室发现了日高邦彦的尸体……

在追查后,凶手终于落网,可他杀人的动机是什么?警官加贺恭一郎始终不明白。

于是,下一步的追查开始了。

终于,杀人动机也浮出水面。

可谁能想到,杀人动机也可以被人精心捏造?

那他究竟为了什么杀人?

读者误区

由于读的推测小说很少,就陷入了东叔给读者准备的心理误区。

小说的主要部分是由作家野野口修的手记警官加贺恭一郎的记录构成的。

在手记里,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所以读者最先是从野野口修的角度了解案情的发生,自然,对“我”——野野口修没有了防备,丝毫不怀疑手记的真实性。

先入为主的理念根深蒂固,读者下意识地认为野野口修就是纯粹的好友,纯粹的案件描述者。而且,读者会因为手记中记载的日高邦彦杀猫事件,把冷酷无耻的标签贴到日高身上。

可现实恰恰相反。

野野口修才是凶手。

第一人称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再加上手记,真是彻彻底底地要把真正的凶手撇掉了。

在网上搜寻之后才知道,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新本格推理已经将第一人称视角推到了“绝对不可信任”的极端,手记作假的手法也屡见不鲜。

杀人动机

凶手在全书三分之一的位置就被警官查出,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野野口修为何要杀自己的好友?

探寻杀人动机成了警官与读者的共同任务。

在一步步细心的追查后,警官加贺恭一郎发现了惊人的秘密:

野野口修是日高邦彦的影子作家。

案情发展到这一步,媒体大众也得知了这所谓的真相。这下,死者日高邦彦反倒名誉扫地,凶手野野口修成了大众可怜的对象,毕竟是日高邦彦太过分了。

由最开始的杀猫事件,到影子作家一事,读者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日高邦彦的形象:一个无耻贪婪阴险的虚伪之人。

杀人动机也已查清,这案子也该了解了吧。

不,还没完。

加贺恭一郎对于自己亲手挖出的杀人动机,仍有感到不对劲的地方。

在探访日高邦彦与野野口修的同学、同事、邻居与亲戚时,发现的疑点越来越多。

他们口中的日高邦彦完全是个开朗仗义对人亲切的家伙,对从小阴郁的野野口修也很照顾呀,他后来怎么会变化那么大?

加贺恭一郎追着疑点探寻真正的真相。

终于找到了杀人动机,但这动机中所藏的恶意令这个警官也浑身发冷。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

真相就在书的最后,很短,但所有的扑朔迷离都在那儿终结。

恶意

日高邦彦是个正直的家伙,可正是这一点,使得他在学生时期不断被不良群体欺负。

而野野口修在面对欺负的时候,很快就加入了欺负人的队伍中。

不良群体的老大藤尾在强奸少女时,只找来了野野口修作为帮手,不料,野野口修协助凶手的场景被拍下来了。

野野口修从学生时代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小说家,没想到的是,最先成为作家的,是他一直在心里鄙视瞧不起的日高邦彦。

这世上你最不想输给他的人,竟然率先一步成为作家。我试着想象你获知他夺得新人奖时的心情,不禁全身汗毛都竖立起来。

野野口修去找日高邦彦,日高热情地接纳了他以为的昔日好友,还介绍出版社和编辑,帮助野野口修真正成为一名作家。

后来,见证野野口修肮脏一面的照片意外被日高邦彦所得,日高选择了隐瞒。

如果只是这样,说不定野野口修会一辈子深藏恶意地与日高相处。

但扭曲的人性是一受到风吹草动就会张开獠牙的。

野野口修就捏造了杀人动机,种种细节都考虑在内。

为的就是杀了这个让他满心嫉恨的人,为的就是让日高在死后声名狼藉,为的就是让那些享有盛誉的作品归于自己,为的就是将自己的不堪过往彻底消除在世间。

生前的日高对野野口修再好,也阻止不了想作恶的心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野圭吾的《恶意》,极恶人心难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