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读书笔记 | 第14、15章 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很简单,“知道很多道理”和“能否过好这一生”,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主题思想

理论和实践是不同范畴的事情,既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也有理论源自实践的情况,后者甚至更多。而人们倾向于高估理论的作用。

核心观点

没有证据表明,一个国家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该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的原因。反过来,因果关系则成立。对于个人,的确教育有助于收入的提高,但是对于国家,这个效应被极大的稀释了,甚至就不存在。

企业家往往不是学者,对所从事的行当,其学术知识不见得比一个外行更多,但这不妨碍他们创造财富。

进化不依靠叙述故事,只有人类才需要;进化也不需要为“蓝色”制定一个称谓。

纽约和伦敦外汇市场的交易员,既不懂经济也不懂数学,他们就是靠经验和实操来工作,他们甚至是粗俗的,反知识的代表。

理论应该与实践保持独立。

一个思想之所以能够存在,不是因为它在竞争中胜出,而是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幸存了下来。

在13世纪之前,整个欧洲不超过5个人懂除法运算。文艺复兴之前,数学只用于智力测验。但这些不妨碍人们通过经验造出了很多伟大的建筑。

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里,的确存在理论预测和指导了实践的情况,但是现实世界更多的是像烹饪,而非物理学。烹饪更多的靠的是实践、试错和纠错,而非学术研究。

很多药的发明,都是试验中的偶然事件,而非有组织有秩序的学术研究。

经济增长来自于协作,协作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巨大的非线性,从而无法预测,因此在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总是脆弱的。

理论认为,理论和实践是一回事,实际上,它们不是。

心得

塔勒布在一如既往的抨击主流学术在人类各种活动中的作用,完全不顾AI的发展已经让计算机逐渐取代了交易员的事实。

没有科学知识,人类的确可以造出金字塔,欧洲宏伟的教堂,甚至蒸汽机,但是不可能造出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没有科学知识,人们有可能发现某个特殊疗效的药物,但是不可能造出来CT、核磁共振等设备。

国家的富有,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成败,起作用最大的是企业家,的确不是学者。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学者的作用。俄罗斯的教育水平极高,每百人的大学生数量冠绝全球,数学家更是层出不穷,但是俄罗斯的企业水平很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管非洲的经济活动怎么活跃,我们也很难想像那里会诞生互联网和电动汽车。

不过这么说,倒也不是和塔勒布唱反调。理论和实践都重要,具体倾向于哪个,要看情况。一方面要看事情本身,有些事情就天生不适合用理论来指导,比如据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说明书能教会人骑自行车的,但真学起来反而很容易。另外一方面,要看你自己的现有思维里 ,哪个占主导 ,如果你自己笃信必须先有理论的正确,才能去实践,那你应该中和一下,想一想 ,实践的作用。反之,你则需要吸收些理论的精华。

对于我个人来说,感觉自己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实践,行动,更少些理论和思考。有些事情是没法事先想明白的,棋看三步、五步,那是规则确定、参与者少,变量有限的情况下。真实的世界里,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 ,但是你的行动本身会产生影响,基于这个行动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怎么办,要远远优于坐在那里思考第二步、第三步怎么走。

碰到困境时,尤其需要如此。很多困境,其产生的原因,根本就不是眼前的事情,是多年前的选择造成的,你想马上走出来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怎么想,都很难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时候,要改变策略,暂时放弃思考,先走一步,有了结果再说。

看完这两章,我发现连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书,也不必保留了,那么问题来了,我的书架不就全空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脆弱》读书笔记 | 第14、15章 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