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瑾禾
《妞妞》:假如你的孩子得了癌症,治还是不治?
是的,这个话题,是这本书所有的主旋律,是所有批判周国平的书友们的愤怒点。也许很多人一看这个问题,第一反应肯定是治,开刀动手术放疗化疗吃药。但周国平这位父亲,一开始却没有给他的女儿动手术,后来想清楚了,决定动手术的时候,已经晚了。
《妞妞》,一开始,别人说这是周国平写他生下没多久就逝去的女儿的书,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一位失去女儿的父亲的好奇翻开了《妞妞》。
很惭愧,我不是周国平的粉也好像没有讲过他的书,所以我对他的人品他的文学风格,没有固定的概念。我不是来读周国平的,我只是想知道妞妞是个怎样的姑娘,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一个爱女儿的父亲,经历了什么,会写下些什么,仅些而已。
可是在读的过程中,心情却是很沉重很痛苦,痛苦中还夹杂了丝丝的快乐。
痛苦是妞妞给的:一个生下来没多久就被确诊为癌症,带着病痛仅仅活了一年多时间的小姑娘 ,当听说最后妞妞被安乐的时候,没法想象那样的痛苦。朋友家的狗被安乐时都难过,更何况一个小姑娘。
快乐也是她给的:她的可爱聪明和机灵的模样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像个淘气的小天使。
>>>
孩子走了,离开了人世,可这本书,这部作品却活了下来,活了20多年。我看过一些人的评价,有人骂周国平,骂他孩子都已经走了他还要写书出版赚钱,骂他怎么可能那么多关于孩子的细节还能记得那么清楚,真实性待考究。但他们可能没注意到周说过,孩子的日记是从出生那天就开始写了,打算在她长大后,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
有人骂他作为一个父亲没担当没勇气不作为自私,怎么不在孩子确诊的第一时间给孩子动手术治疗。但这些人可能忽略了很多事,
比如疾病能治愈的概率性:“预后不良。即使摘除双眼,在30岁前仍有50%患其他癌症的概率。加上癌细胞未消灭干净导致的转移的可能,放疗造成的发生第二肿瘤的可能,这个概率还要增大。”
比如时间和医疗条件:书中的癌症是20多年前的癌症,不是今天,不是21世纪生病的人动不动就被诊断为癌症的今天,1990年我还没有出生我不知道那时候癌症的治愈率有多少,但起码在我小时候,很少听说有人得癌症的,那时候,是个“谈癌色变”的年代,那时的医疗条件自然不能与今日相提并论,所以,在技术发达的今日都不能完全治愈癌症你又怎么能要求20多年前有很大概率治好它。
比如人性和虚伪:那些说着“一定要治病哪怕眼睛瞎了,可妞妞依旧能活,难道盲人就不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了吗“论点的人,我想问问,摸着你们的良心说,你们愿意变成一个盲人,然后只在这个世界上活个20年吗?你们真的愿意成为那样的妞妞吗?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位思考下。不愿意自己的女儿成为盲人就是歧视他们吗?所以你们不愿意自己成为盲人的统统都是歧视了吧。
再者,这个社会对盲人真的全都那么友好吗?我没有仔细了解过,但我在新闻里听说了一些,比如盲道被占无人管理,导盲犬不能上地铁等等诸如此类,盲人在这个世界生活,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所以那些在骂着周国平自私的希望妞妞是完好的的人,希望你们努力对你们周围的残疾人好一点,能帮的多帮点,努力去改善整个社会对待残疾人的福利,而不是只会在网上用道德来绑架别人。
近来关于”得了癌症的老人该怎样告别这个世界“之类有很多讨论,到底是在医院的病床上放疗化疗的告别,还是在家里平静的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这个可以由老人自主选择,但妞妞呢,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还没有自主选择意识,可怜的是她不能选,如果可以选大家也就不会指责周的懦弱和不作为了吧。可是,你们觉得她有多大的概率会选择治疗呢?
还有人揪着他们夫妻怀孕时让一个熟人医生拉去做透视一事不放,认为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不能犯也不应该犯的错。说实话,我就没有这常识,所以我不会去指责别人。
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你高考的时候就没有把一个很简单的题目做错,然后导致分数不理想,从而上了不理想的学校过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
我没有为人父母,所以我只能站在一个正常人理性的角度去理解这一切。假设我遇到同样的事情,我可能也会犹豫,我不敢保证。因为这是一个我假想的情况,我不知道体验过怀胎十月后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我想,当时的周国平一个父亲的角色,他也是没有经历过怀胎十月的,他与孩子的联接也是从孩子真实的落地时开始的,他们之间的父女亲情,都是在出生后的日子里点点滴滴攒下来的,所以他后来后悔了,可是后悔已经晚了,因为已经错过治疗时间了。
妞妞走后,他和雨儿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据说失去孩子的家庭的离婚率超过50%,其中超过40%的是因为孤独导致精神痛苦。其实这点书中也有表现出来过。孩子离开后周把自己关在书房写书,而雨儿则抱怨周疏远了她。她说对周说“你毕竟还有一个文字的祭坛,我什么都没有。”是的,对于写字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最好的发泄和疗愈的方法,没有之一。
而雨儿不同,她的孤独痛苦无处排解。听人说后来是因为雨儿出轨所以他们分开的,这纯属八卦,事实真相我也不得而知。但从文中他俩对待妞妞死去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其实是有点“三观不合”。雨儿想着以后再生一个,就当是妞妞重生了。但周不同,他觉得不可能再生一个妞妞,妞妞就是妞妞,任何人也无法代替。
是的,我赞同他的观点。他们就再生一千个一万个,也绝不会是妞妞啊。怎么可能会是呢。妞妞就是妞妞,独一无二。
>>>
从伤痛愈合过程的角度来说,我是站在周这一边的。他这么说的:“我写下这一切,因为我必须卸下压在心头的太重的思念,继续生活下去。”他悔恨过,内疚过,自责过,但他需要走出来。
心理学上认为经历伤痛有这5个过程“否认-生气-挣扎-郁闷-接受”,最重要的是,任何一次失去你都要从中学会成长,从失去的东西或经历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或者其他,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走出来。 从书中也可以看得出周的心理过程,所以他最后接受了这一现实,他也成长了,妞妞教会了他如何成为一个父亲。
有人一定认为“走出来”意味着背叛,他们认为“觉得妞妞都死了,你们怎么还可以心安理得的活着。“ 有这样想法的人他们的这种状态不是在尊重爱,而是在尊重痛苦。
用另一本书里摘录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生活总是朝着疗愈的方向前进的,生命有其真谛,生命往往不以你期望的方式展开,而是有自己的节奏,生命总是充满迂回曲折,它不会让你的生活安安静静的度过,生命给予你从未期望过的挑战和改变,一旦你允许自己去感受这些改变的痛苦,接受这些失去并且克服这些伤痛,你就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也就是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你都能疗愈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