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不成计划,不是执行力差,是计划有问题

早晨写下当天要完成的计划后,多少人立即投入到日常的习惯的洪流中?多少人无意间将列出计划置之脑后?

好歹硬逼着自己记住,很多时候是面对任务清单中的“写一千字”发愁:如果打字凑数,倒是完成得快,却没有什么成就感;要是想写成品文章,却没有任何思路,盯着空白的文档无从下手。

写不出是很痛苦的,幸好,弹出的新闻、群里的滴答声拯救了我们,不如先去看一眼……这一眼就损失了半个小时。重新将自己的思维拉回来,懊恼刚才丢掉的时间,同时要继续面对不知从哪里写起的困境。

唉!我也想成为高效能人士,我也做了计划,可是实施的时候为什么这么难?

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中,作者提到怎么列计划,这才把我从自责、茫然的泥潭中拖出。

完不成计划,不是执行力差,是计划有问题_第1张图片
教你科学列计划

一个老板交代给员工任务时,目标描述不清、过程完全忽略、资源供给不足、任务与员工技能不匹配,员工硬着头皮干了一天没有完成,老板骂他执行力差,他冤枉不?

当列计划时,自己就是老板,执行任务时,又化身为员工。前面所说“写一千字”的计划完全就是目标不清晰、无资源、哪怕浑水摸鱼胡乱凑够字数也不能说错。这计划,让谁执行,谁头疼啊。

再想,老师布置任务,只说打扫教室,不提供任何卫生工具,到底怎么干?具体做到什么程度?要一年级小朋友扫房顶,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如果,每个孩子手中有笤帚、抹布等工具,老师有具体分工:一组洒水,二组扫地,三组擦桌子……提出具体要求:地面没有纸屑,干干净净,桌面没有灰尘,整整齐齐……这个工作就很容易完成了。

比如“写一千字”,我在写之前,没有就写的内容做任何思考、任何有效的思考。只是把这四个字往计划里一扔,就以为万事大吉,就以为自己也列计划了,就以为和牛人差距变小了,错!大错特错!

我们作为自己的老板,在列计划时,要这样要求自己:

出现在任务清单上的事情,应当包含了有效的思考过程。

我在列计划时,就要思考并确定文章的主题、大致框架,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假设我们规划的是是旅行,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先下功夫做攻略,读与目的地相关的书,出远门的话更得考虑天气状况,这牵扯到带什么样的衣服鞋子等等,更要在出门前准备钱、身份证,还要提前买票。我相信不会有谁,走出家门,再面对这些问题吧?

将旅行前的动作迁移到计划中,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是列出的计划,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清晰有效的思考,如此,才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务。毕竟,前期已经有充足的准备和思路,只是照着去做就是了。

如果我只是在今天的清单上列出:“写完《明明20分钟就能做完,干了一个半小时》这篇文章”,那么我也一样是什么都没有思考,因为我只是写出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却没有想过它的内容梗概,那么真等我面对电脑开始码字时,大脑里将是一片空白。

有效的计划一定是包含了对于任务执行过程的思考,对于文字,这个“过程”可能被称为“大纲”;对于一次会谈,这个“过程”可能被称作“提要”;对于其他工作任务,这个“过程”可能被称作“步骤”。

通常,人们都倾向与在执行任务时才被迫思考过程,如此以来,执行时的负担就太重了。

做计划时,只是写出几个字,真是特别省心,但是在执行计划时,费心费力,要从头思考,思考未果,焦虑泛滥,会怀疑自己;有了思路再完成,耗费的时间之多,更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合做这个。

现在我们懂了,在列计划时,就要思考执行中的大致过程,做到对将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并已经在思路上有大量的筹备工作。

有效思考,其实就是把任务执行时关于过程的思考由执行端放到计划端,从而实现平衡。

“胸有成竹”一词,比喻的是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这个词和《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中的关于计划的主张是一致的。

北宋著名画家文同不论春夏秋冬、寒冬酷暑,或是狂风大雨,他都会到竹林中观察。时间长了,他画竹子一挥而就,站在画纸前,平日所观察到的竹子形态就已经浮现出来,他画得竹子,逼真传神,远近闻名。

在文同画竹子之前,他做了大量工作,并不是临了要画竹子,才搬着笔墨笔砚桌子椅子到竹子跟前画画。

由此可见,只要在执行计划前有成熟的思考,我们就可以更加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可以顺利完成计划。

你可能感兴趣的:(完不成计划,不是执行力差,是计划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