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

近十年,从《仙剑奇侠传》到《花千骨》再到《三生三世》,中国的仙侠剧层出不穷。仙侠元素也成就了众多现象级大IP。不得不说,根植于中国神话的文学及影视作品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可是,在绝大部分的仙侠剧中,仙侠元素不过是言情剧的外衣。大量同质化、无神话内涵的仙侠作品,正在一步步消解人们对神话的记忆。

1.对神话的记忆从何而来?

(PS:不喜欢理论的伙伴,看黑体字即可)

毫无疑问,原始人的思维跟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差了十万八千个筋斗云的鸿沟。原始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既叫原始思维,也叫神话思维。

神话是原初先民对自己无法解释的、“出于人力所能之上”的自然现象的想象和支配。换句话说,神话是具有原始思维的原始初民与自然力斗争的结晶。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能够用科学和常识轻松证明神话的虚假。然而,这并不影响神话对我们现代人的粘附力和吸引力。这是为什么呢?参考仙侠剧、仙侠类小说大热的情况,我们就知道,以神话为培养皿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绘画作品等艺术作品,不管内容如何与科学和现实大相径庭,却依然拥有者庞大的受众。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1张图片

首先,神话最初产生于史前阶段,经过了千百万年的进化,形成了人类自身极为丰富的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在人类的灵魂当中,一定具有某种与那些古老的神话和传说相呼应的、类似于生命的遗传因子的因素。

这样说真的是又臭又拗口,简单来说,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里是拥有对神话的记忆的。更简单来说,神话是人类文化的DNA

如果你不同意,我再解释一下好了。原初先民是诞生人类基因的关键时期,而此时的先民最关键的生存任务是与自然的斗争。根据“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论”以及列维·布留尔的“互渗律”等,由原初先民时期产生的神话表达的是人类对自然力的掌握。所以换句话说,自然力是人类文化的DNA

其次鸿蒙初破,拥有原始思维的先民不断进化,这虽然意味着承载原始思维和原始意识(神话思维和神话意识)的主体不复存在。但神话思维和神话意识并没有因此丧失和终结,它自身也在发展演变,潜藏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心理结构当中,融入在文明时代的文化、宗教、艺术乃至政治等诸多领域,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神话故事或者以神话为载体的艺术就会天然地挑逗我们的神经,抓取我们的神经。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2张图片
《创世纪》

此外,就算直接忽略人类心理和神话演变,神话只作为一个审美主体,它直取人心的艺术震撼力和永不干枯的活性,让几乎所有的后世艺术无法与之媲美。

一方面,神话的内容代表了人类根性中的某种本原的东西,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孕性。比如,西西弗斯的神话。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3张图片
《西西弗斯的石头》

西西弗斯受诸神的惩罚把一块巨石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重新又滚下山去,西西弗斯只能周而复始却功亏一篑地劳作。这一简单的故事却蕴含了无比丰富的意味:人类的抗争、生存的勇气、自然的悲剧、甚至是宇宙的生生不息……旷代久远的涵盖力和恰切生动的表象,是人类深厚精神世界最精华的沉淀和最美的花朵。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功利性艺术思维的表达逐渐纯熟,并且完全覆盖了非功利性的神话思维。然而,纯粹的艺术思维产生的审美难以超越神话思维的审美。在过分强调知识理性和实用理性的今天,神话思维中的物我浑融、主客一体的状态在也是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孜孜以求却又永远难以望其项背的。

总结一下,人类天然拥有神话记忆,神话不仅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重要一环、神话的演变渗透在人类的各个层面并发挥着巨大作用,神话作为审美主体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媲美的力量。

只有置身于相同文化语境中,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神话的魅力。

2.对神话的记忆是如何被消解的?

神话自身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这是神话演变的必然。以文学作品为例,从上古口耳相传的神话到《山海经》到“魏晋志怪小说”群体,再到《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西游记》等,神话的演变势必以同时代的文学艺术为载体,并借助文学艺术不断传播。

今天,科技的进步,让神话故事的传播和表达有了新的载体。神话由之前的文字、绘画、雕塑等静态媒介为载体,演变成影视、声像等动感而逼真的媒介为载体。一部部有关神话的作品被搬上电影、电视剧的屏幕。

电影、电视剧作为一种娱乐休闲工具,其受众远比书本、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要更加广泛。另外,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也让电影、电视作品有了更为广阔的传播。

我们应该欢呼这种科技的进步给人类文明带来的重大改变。就神话这一古老的元素而言,我们却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种进步的影响。

除了受众多,影视剧的特效也越来越精良,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远古时代的想象。(嗯,五毛钱特效也是特效。)

从总体来看,仙侠剧的发展是不断迎合市场的,但也产生同质化严重、内涵单一、主题单调等特点,又由于受众良多,仙侠剧成为一步步消解人们对神话的记忆的最后一个稻草。

一、神话元素的不断滥用、使其失去原始生命力

大学时写有关《山海经》原始思维的论文时,最气愤地就是看了几集的《山海经之赤影传说》。

里面有个场景,张翰说:“据说,某山出现了朱厌兽,天下可能很快就有兵灾了。”(大概,懒得去找了。)《山海经》的原话是“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天下大兵。”

我当时听张翰的台词的时候,怎么听怎么尴尬,说好的神秘“物占”就这样子被演绎了?逗我玩呢?这种不到位的改编,简直破坏《山海经》原有的神韵,毁掉我对《山海经》的美好想象。

再有,就是电影版4S中的折颜、迷谷、昆仑虚、东皇钟等。

折颜是一只老凤凰,凤凰在《山海经》中是唯一具有“祥召”功能的动物、“见则天下安宁”,自带神之气质。电影版的4S的折颜却是一只浮夸的骚包,尴尬得我想赏她白眼。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4张图片
妖孽总裁邪魅眼??

迷谷在《山海经》的描述是“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电影版的4S的迷谷,是哪个儿童动画片照搬来的人物?哪里来的超烦人话痨?啊啊啊啊。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5张图片
尴尬了,找不到图片,放张萌照缓缓先

我们当然无法站在先人的角度与神话的世界产生共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断地对神话进行再创造的同时保留神话的气质。

所以,创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且了解神话的本质,使得创作的神话元素能够保有神话的气质,这是极其基本和关键的。

然而,仙侠剧主要是由网络玄幻小说延伸而来的审美情趣,而网络小说的质量以及作者层次参差不齐……

总之,没有了神话的气质、空洞地使用神话名词,是消解人们对神话记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仙侠主题的单一,混淆我们对神话本质的思考

继续以《山海经》为例。

山海经》中的神话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世界生成和部落起源神话、民族迁徙文化、战争神话、洪水神话、太阳神话、文化创造神话、英雄神话、山岳神话、海洋神话、巫术神话等十种类型。

认真读一下这十个名词,有没有感觉到体内的“洪荒之力”要爆发了呢?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6张图片

《山海经》之后,神话不断地演变出新的类型。按照正常的逻辑,神话的类型演变到今日应该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才对。特别是,我们现在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支撑各种神话类型的重现。

搞笑又悲哀的是,神话类型发展到今天似乎只剩下一种了:仙侠爱情剧。甚至从严格意义上,仙侠爱情剧根本就不属于神话这一分支,它根本就是披着神话外衣的玛丽苏。

当年,《仙剑奇侠传》系列正是当时的精品之作。而最近这几年,不论是超火IP《花千骨》、《三生三世》,还是小鲜肉出品《仙剑云之凡》、《青云志》、《古剑奇谭》,或者是近期的《上古情缘》、《九州天空城》,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制作上,几乎都是你抄抄我、我抄抄你,没有任何的创新。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7张图片
一个妈生的

人类对神话的记忆是经过长期积淀的,神话用最简单的语言,涵盖着最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当下,神话的基因被仙侠剧挑动,仙侠剧却用主题单一,缺乏自然力的作品来链接人类骨子里对神话的记忆。神话基因里诗性的表达,神奇怪诞、瑰丽壮美、幻变多姿的审美特征,充满悲壮色彩的崇高等等,在仙侠剧中得不到任何体现。

反而,因为仙侠剧的粗制滥造,让神话之美被盖住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失去光泽。

人们因此丧失对神话的想象、记忆、分析,只记得有一种玛丽苏剧的新模型叫:仙侠剧。这种现象造成的最直接的经济后果就是,仙侠剧的市场正在逐渐失去活力;而这种现象造成深远的后果就是,人类对神话记忆的不断被消解。

3.由《三生三世》票房全面扑街看到的希望

电影版《三生三生》戏外的各出大戏,远远比电影本身好看多了。粉丝锁场,影院退票,主角在怂恿之下泪目,作者地震日发博洗白,全民发抄袭。真真一出比一出精彩。

如果不是要写影评,我不会去看这部电影。不过,看完之后,我简直糟心到放弃写影评。所以,从影院出来之后,用了五分钟吐槽完了。真真费钱又费时。


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_第8张图片
当然,以上真的是不吐不快。

看到4S票房并不理想之后,我又看到了希望的小火苗。观众不买账、票房扑街之后,定然会促进资本对仙侠剧的市场进行重新评估。

仙侠剧仍然有望在人们的审美疲劳之际,寻找新的出路好,或者期待下一批观众的养成。下一批观众如何养成又是一个太过不确定的事情。

科技的发达、技术的精进是神话再创造的优越条件,但肆无忌惮、粗制滥造地对待,将一步步消解人们对神的记忆,最后,当人类不再拥有神话的记忆,仙侠剧便失去活力,这不管是对整个仙侠市场、还是对人类文明而言、都会失去一笔巨大的财富。

仙侠剧能否跳脱出同质化的怪圈,市场是否有勇气突破“爱情”这一主题,给仙侠剧更多更为广阔的内涵,创造出以影视作品为代表的神话艺术?

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还是相信我们还会有执着于神话艺术的人的。希望下一部的仙侠剧爆款,会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跟小鲜肉、大数据无关,甚至主题也跟“爱情”无甚关系,只因为它的神话底蕴足够深厚,故事力像神话一样具有隽永深刻,链接了我们无意识里对神话的执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仙侠剧是一步步消解我们对什么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