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心流丨读书杂记《无中生有》之二

文丨誉安 Day52@365日更营

心流这个词,援引自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一书。是一种对于人们做事投入到了无我境界的一个描述。我理解它即是匠心背后的发端。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当终于完成了之后发现时间居然已经过去了很多。

记忆当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高中时候因为化学老师说过一种二十面体的分子结构,随口说道大家自行想象吧。大脑中的某处好像忽然被触动了一般,回到家里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后,就开始用A4纸做了起来。第一版用了二十个等边三角形完成了一半,发现可以流程优化。于是马上开始了第二版的设计,策略就是如何在一张A4纸上裁剪出更多的二十面体的部分,并且尽可能的减少粘贴的步骤。当完成的时候,居然已经到了凌晨两点。于是我用现在可称之为“心流”的状态,在高三那年迎来了我的生日。

之后的人生当中,应当在工作学习中都偶有心流的体验。但都没有高三的那个凌晨来得印象深刻。初春,辽宁南部的深夜静谧而悠长,月光皎洁洒在楼后的煤气公司里面。厂区里的路灯昏黄,映照出的光线好像实体一样形成了一个梯形台的外表面,如同灯罩一般跟路灯形成一体。巨大的煤气罐在夜色中,朦胧般的像是一个巨大的圆柱体矗立在不远处。现在想来也真是心理素质良好,与这比七层楼还高的罐体相邻了这么多年,居然已经习以为常。虽然现在异乡已经十余年,每每想起还是记忆新鲜。

再来说《无中生有》。它之于我最近的观感体验就是那种可以沉浸在文字之中,让我忘记时间的这样一本书。第二章回家当中的那些人物的移动,在长春城市中的穿梭,恰恰是能够引起我的同感的触发。因为那是我大学生活了四年的地方。所以也不得不感叹,书籍也许就是书籍,它与我们的缘分就像茫茫人海中的相遇。无所谓对错好坏,仅仅是一种频率的共鸣。它的描述恰恰帮我表达出了物理世界投射在记忆中所激发出的直观感觉。

公园栅栏外湖堤底下有几排老圆柏,太密了,一棵一棵高瘦无力,针叶枯疏,在湖堤大柳树的阴影里从来没有焕发过。终究是绵长一条树林,在喧闹拥挤的路边是盛大的松弛。

有些像我的家乡,也有湖边,也有湖堤上的柳树。但我仅有日思夜想记忆中的感受,却无法表达。这些文字恰好满足了这些思绪的投放,且掷地有声。我们读书,也许就是为了能够遇到一本甚至一段能够与我们当下的心意同频的文字。

每一种文字该都是一套类似咒符一般的存在,通过已词为单位的排列组合,产生一种叫做“法”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频率一定,先是读者自发地去诵读,然后产生与其灵魂的共振。汉语的底蕴保证了排列组合的海量性,保证了文字的排版者拥有了广阔无垠的创作空间。那么如何进行,便取决于作者的思维本身。

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段遇见。

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心流丨读书杂记《无中生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