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华佗(读《三国志》方技传有感)

        初识华佗,还是在小学课本上。

        当时,七岁的华佗被母亲送去蔡医生的药铺做学徒,蔡医生有心考量他,就让他去把院子里两只在打架的羊分开,小华佗很聪明,用一把草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也得到了蔡医生的认可。最初,对这个小男孩最深的印象便是聪明,也很喜欢他的聪明。

        慢慢的,我一天天长大,知道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曾经我眼中的小华佗也在慢慢长大。他啊,长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男子。他以麻沸散闻名世界,又创作了五禽戏,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同时,他也只是当时微不足道的一名医者。

        所谓“方技”,也说“方伎”,泛指医、卜、星、相等术。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医生这一职业被认作是“贱业”,所以华佗也曾经感到懊悔过。可是,在那个军伐混战,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的年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多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情况,华佗非常痛恨那些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们,对饱受剥削压迫的清苦人民抱以同情,所以他不愿做官,宁愿一生行医,四处奔走,救人民于疾苦。

        曾经看过一部穿越小说,书名是《笑倾三国》,讲的是女主角笑笑穿越到三国时代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她遇见曹操,识得郭嘉以及与华佗谈心的情节是我记忆最深的。书中的华佗叫华英雄,是一个穿越人士,穿越之时是建安九年,知道历史中华佗会死于建安十三年,所以他给自己改了名字,假装自己不是那个行将就木的华佗,假装自己成了一个梦想中的英雄。当时看小说,我没少为他掉眼泪,我喜欢华佗那个角色,默默喜欢女主角,尽力治病救人,读完那部小说,一个白衣翩迁的深情男子形象时常在眼前浮现。

        现在读《三国志·方技传》,又对华佗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方技传其实还记述了杜夔的音乐、朱建平相术以及周宣的占梦术等一些玄妙特殊的绝技,但以华佗的医术所占笔墨最多。在我看来,或许是因为像音乐、相术等技术都是一些豪门贵族才可以用得到的,而普通人则只能接触到华佗的医术,毕竟华佗行医数载,那些百姓都听说了他神乎其神的医术,而百姓这个群体又在一个国家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华佗的名望也最大。

        另外便是华佗的医术之精湛。《三国志》中有一段描写,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说华佗在给人治病时,合在一起煎熬的几种配药,在心里能准确估计药物的分量,所分剂量不用称量,煮熟便可饮用。这段话的记述可以说明华佗行医多年,早已对病状与药物无比熟悉,这种娴熟,不是有许多经验的人是无法做到的。如此,我便又多了几分对他的叹服。

        一面是聪明的小男孩,一面是博学多才的学者,一面是深情的男子,又一面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医者,华佗的多面角色,我始终是着迷的,历史的长河中,他终究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话华佗(读《三国志》方技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