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3《奥马哈之雾(珍藏版)》读书笔记:第1&2部分

本书是由两位长期研究巴菲特投资理论的业内人士,通过从第一手数据中寻找证据来尝试厘清目前市场上对于巴菲特投资理论中很多“误读和误解”的观点,同时作者也很严谨的表示,由于本书也是对巴菲特之道的解读,并非巴菲特本人观点,因此并非完全“正确”,仅是“抛砖引玉”阐述观点供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论证。

那么第一手资料指什么呢?它们包括巴菲特历年的致股东信(非合订本)、官方传记《滚雪球》、过去数十年来巴菲特本人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以及他为数不多的密友有关他的一些观察和描述等。

以上资料的引用,在书中都有做标注和来源说明。

从以上出发点考虑,作者也是以各种误读观点以及对观点的论证,来区分篇章。本书共由7个篇章,99个误读组成,而第七篇中的33个误读,是本次珍藏版更版中新增部分。

第一部分 七层塔

将巴菲特的投资框架梳理成为7个部分,并根据巴菲特在各种场合的阐述,将7个部分依次排序,梳理出最核心和根基的基石层:把股票当做许多细小的商业部分。

可以用“七层塔”来概括巴菲特的整体投资框架,它们是:(1)将股票视为生意的一部分。(2)正确对待股票价格波动。(3)安全边际。(4)对“超级明星”的集中投资。(5)选择性逆向操作。(6)有所不为。(7)低摩擦成本下的复利追求。

第二部分 倾斜的视角

这一部分我理解是作者对于市场上对巴菲特的误解和负面观点的反驳和澄清汇总。

安全边际:澄清了巴菲特并未把安全边际作为最重要的投资衡量因素;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所讲的一段话则对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介入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时我会非常慎重,我会从我信得过的人那里购买股份,我要仔细考虑价格。但是,价格是第三位的,必须建立在前两个因素的基础之上。”

暴力:澄清了巴菲特收购公司后的暴力并非主要因安全边际,而有背后其他故事;

发生在1976年、1982年、1985年、1989年、1995年和1998年的伯克希尔净值的巨幅增长,并非主要源自股票投资上的安全边际,而是背后另有故事。

浮存金:阐明了巴菲特超额收益来源主要是0成本浮存金作为杠杆的原因;

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说法,持有巨额并且是零成本浮存金的保险事业,已构成伯克希尔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龟兔赛跑:驳斥了市场每一阶段就会出现唱衰巴菲特的声音,但次次落空;

巴菲特从来都是以至少5~10年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投资。以短期表现去评判他的投资成败,只会再次上演龟兔赛跑的故事。

今不如昔:驳斥了用早期和现在对比的方式认为巴菲特退不了,在科学性和合理性上的谬误;

评估对象,评估期间,以及评估逻辑均不同,存在太多不可比性,不宜将伯克希尔净值增长与巴菲特早期经营合伙公司期间的投资回报进行简单的对比,由此产生的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策略是否更加有效的质疑,更是站不住脚的。

每股税前利润:澄清了“年度经营回报”与“长期投资回报”的概念差异;

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回报”和“投资回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记录公司商业运行中的“税后利润”情况,后者记录公司股票投资中的“净值增长”情况。

内幕消息:驳斥了巴菲特靠内幕消息获取超额回报的言论(OS:信的人484sa -_-||)

否认巴菲特主要靠内幕消息取胜,不代表他没有类似的投资便利。但如果将其当作他投资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则与事实不符。

舍近求远:驳斥了市场上关于与其投资二级市场不如直接去做实业的言论。

在格雷厄姆“将股票投资视为企业投资”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巴菲特选择买入并持有大量的二级市场股票(而不是将行动主要限于私人企业收购)的原因基本有三:

(1)保险法规和保险业经营的需要。

(2)在经营伯克希尔公司期间,大部分时候都是“钱比主意多”,因此需要在两条线(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同时操作。

(3)二级市场上有大量素质优良且价格便宜的公司供巴菲特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13《奥马哈之雾(珍藏版)》读书笔记:第1&2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