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男神”林志颖带老婆陈若仪上了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毫无悬念,他们家上了热搜榜,只不过是因为“陈若仪哭诉婚姻压力”的问题。
看着陈若仪在镜头前哭的梨花带泪,诉说嫁给林志颖这多年,面对的舆论压力和外界不好听的声音对自己的伤害时,不免让人动容。
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一段婚姻都值得被祝福,何况娶她的人是林志颖,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外人怎可非议?
毫无意外的是,自从陈若仪的“哭”上了热搜后,网络里关于他们一家人的各种文章报道也都出来了。
本来这一家的组合就颇有看点,一个是光环加身的男主,女主有点言情剧里“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样子,婆婆又极具“强势”,儿媳短裤上有一个“破洞”的设计,都被她以来家里那种穿着显得不礼貌,要求换掉。
所以在婆婆赤裸裸“不满意”的待遇下,陈若仪就更让人同情了。
然后,网络上关于对林志颖的“讨伐声”也就随着出现了,诸如:一个男人真的爱你,就不会任由自己的妈妈对老婆挑三拣四,而是应该当面维护,回击。
针对这一种声音,我很是不敢苟同。
我在想,林志颖若真那么做了,估计招来的骂声会更激烈。
那是生他的妈妈,他要怎么回击,若真回击了,估计现在哭上热搜榜的就不是他媳妇,该换成妈妈了,那个更难看?
带着吃瓜群众的好奇,我又把他们一家人的片段复看了一次了,相比较于其他几个家庭的相处,他们一家的互动出现的问题确实有点积压式的“冷”,尤其在婆媳相处和儿子对妈妈的“遗忘”环节。
其中有个镜头是,妈妈在说起有次她问林志颖:记不记得自己是那一天的生日?
林志颖给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好像是九月几号吧。
实际上妈妈根本就不是九月的生日。
还有一个镜头,就是在网上掀起浪潮的婆媳对话,婆婆说陈若仪不该穿着短裤,还是破洞的,去她家,不礼貌。
我们姑且不说,婆婆这种做法是否是“管太多”。
看的时候,我当时很意外的是,陈若仪已经和林志颖结婚很多年了,若不是和婆婆很少互动相处,也不至于在参加节目时,到婆婆家穿上她“看不惯”的装束。
所以,只能说明一点,平日里婆媳两个人可能犹如很少见面的“陌生人”。
而整个看下来最让我动容的是:婆婆一个人荡秋千和吃饭的场面。
有种莫名的心酸感。
想想看,这档节目的名字:《婆婆和妈妈》。
抛开明星们的光环,发生在每一家人中的矛盾,也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也会面临的一些问题,诸如婆媳相处,男人怎么处理妈妈和媳妇儿的关系,以及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子女的应该如何对待等等。
下面就这三个问题,以及我的一些感思,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婆媳相处
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千古难题,也从来没有一个万能的答案公式,适合每一个家庭婆媳问题的解决之道。
网上有句话说:“千万不要把婆婆当成妈妈。”,这句话或许说出来有点太凌厉,可细究起来,却是“话糙理不糙”。
我有个姨,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儿子才结婚那几年,大表嫂或许也是初为人妇,加上那会儿年龄也小,还不懂过日子的道儿,所以平日没啥事,就会睡到日上三竿。
那几年,我那姨就经常在妈妈跟前抱怨,说她儿子娶那媳妇怎么的懒,末了加一句:“人心真奇怪,**(表嫂名字)要稍微睡的晚一点,我就特别生气,但是**(她家女儿名字)起的多晚,我都没有生气的意思。”
这话在我们外人听来确实是太偏心,但是毫无疑问这就是人的天性,“人心都是往下疼”,更何况,亲情那种“血浓于水”的存在感,有时候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所以,婆媳之间相处没必要非要让它达到一个理想的,如亲人之间的那种状态,有时适当的“距离”反而也是一种美。
男人如何在妈妈和媳妇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
看节目时,林志颖和老婆有个在餐桌上吃饭的片段,其中陈若仪问了他那个千古谜题:“我和你妈妈同时掉到水里,你会先救那个?”
据说,这种问题是男人最反感的一个问题之一,但却是女人最爱问的一个问题之一。
林志颖说:“我也会跟着跳下去。”
言下之意,我谁也不救,但是也没办法看着你们消失在我面前,那索性大家一起消失。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若是两个女人加一个男人,必定会是一场大戏。
若要唱好这出戏,最主要的是要“对症下药”,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拎得清”。
① 不能凡事一味听妈妈的,毕竟你新家的主力军是你和你老婆,当然日后的建设,也全靠你俩儿,能不能过好就全在于你们。
生活中有太多的例子,像什么“妈宝男”之类的,结了婚,家里还是婆婆掌家,媳妇永远都是那个受委屈的角色,长此以往,婚姻关系也变得岌岌可危。
② 不能从此把妈妈抛向脑后
在农村有句谚语叫:“有了媳妇忘了娘。”
很多人结了婚以后,凡事都是老婆说了算,连最起码的孝顺爹娘的事,也是老婆掌控。
虽然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了,但是对待老人最起码的责任和义务还是不能丢。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妈妈和媳妇的性格等等各方面都不同,男人在这个时候只要用点心思,定能找到适合你们家庭相安无事的相处模式。
老人晚年生活,子女应该如何对待
节目预告中有个镜头是林志颖妈妈问陈若仪:介不介意和老人一起生活?
老人的晚年生活,因为儿女都有自己的新家了,所以他们不得不面临独自度过余下生活的境况。
生活中我们总形容人老的时候,说他是“老小”,那是因为人到老的时候,很多能力都在慢慢退化,最主要的就是身体状况。
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像一个小孩一样,需要人照顾和陪伴。
很多老人在晚年生活最怕的就是心灵孤寂,最缺的就是“陪伴”。
只是当人老的时候,作为子女面临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
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孩子,经常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如那句:“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因为生活的压力,每一个人都在匍匐前进,无暇顾及更多。
这个时候,老人就只能是被“遗忘”的人了。
我有个朋友,他们的做法我觉得对于如今的年轻人还是蛮好的。
他们一家人在重庆,本来婆婆一个人在四川宜宾。
前几年婆婆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了,后来他们把老人接到了重庆。
因为考虑到自己和婆婆相处不多,怕生活习惯上会有冲突,所以夫妻俩儿一商量,就在同小区给婆婆租了一套房子,如此婆婆不管是想见儿子还是孙子,一个电话几步路的事就能解决了。
如今,几年过去了,她和婆婆之间也从来没有过大的矛盾和隔阂。
当然,可能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一个条件,最主要想说的是,在平日不管再忙,都不要忘了,可以偶尔抽出点时间陪伴下老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每一个家庭的那本“经”都不同。
关于“家庭”中的那些事,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