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今天我们继续来共读《幸福的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

沙哈尔教授在年度最重要的棒球赛之前的四个星期,他只吃鱼肉和鸡肉,全麦的主食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告诉自己,为了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忍耐力,等比赛一结束,一定要好好大吃两天垃圾食品。

比赛一结束,他就直奔最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了四个汉堡,但当汉堡就在他面前时,他居然不想吃了,他看着眼前的四个汉堡,思考了四种汉堡模型,每种汉堡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正好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口味很诱人,但是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虽然口味很差,可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食用这类汉堡可以确保日后的健康,那这类人与享乐主义型相反,他们只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流泪],这类人称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那这一类人的人生就被称为“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汉堡就是“感悟幸福型”汉堡。

忙碌奔波型,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从小好好学习,然后长大了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成绩是成功的唯一标准,所以一辈子可能就都是在这种忙碌中度过。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却从不认真的考虑后果,他们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自己开心就值得去做。

虚无主义型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无论是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的人,都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忙碌奔波型幸福的是实现谬论,认为只有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而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之上,认为只要不断的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而感悟幸福型是眼前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可以帮助他取得好成绩,并且在未来获益,但有一点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流泪],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答案其实是简单而肯定的,我们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

以不停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车子或是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把你引到对幸福的追求上?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种层面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状况。

那幸福是什么呢?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着他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决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

那是不是情感愉悦的生活就可以让人满足呢?仅仅体验积极的情绪就是达到幸福的充分条件吗?答案是否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那幸福的意义是什么呢?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经常谈到目标,却忽略了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取得好成绩,买大房子,但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流泪],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

其实就是要找到自我的价值。

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引我们的方向,并赋予我们生命意义。

当想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如何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力。有时候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发挥潜力。

意义和快乐就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样,可以相互促进,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心存使命感的时候,我们将获得最大的快乐,而在我们从事的工作中寻找快乐,也可以加深其意义。

增加幸福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大多数人都忘了,问问自己的内心。

我们可以经常问自己,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人生选择的问题,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他们能给我带来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进行不同的尝试呢?我的内心是不是需要改变目前的生活呢?我们必须留心去听,倾听我们的内心和头脑中不同的声音及情感和理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