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快速提高自己的价格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东西的价格?

通常是有两种观念:

  • 成本决定价格
  • 需求决定价格

成本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一些财会专业人士眼中,他们接触到的会计学中有很重要的板块叫做成本会计,专门做成本核算的,其中很核心的一个概念便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很多产品的价格,是在其实际成本上进行一定比例的增幅,这个比例通常就是毛利率。这样也符合一般人的思维过程,制造某产品花费成本10块钱,这个东西我想赚(也会参考行情)2块钱,好吧,就卖12块了。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想赚的钱也是可以浮动的,如果人家要量大,就便宜点,薄利多销嘛,以及被砍价时卖家的底限也很明确,绝对不能低于成本价,宁可白搭功夫也不能亏本卖……等等,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上述观念延伸一下,我们在工作中,对待工作、工资本身,大多数人会经常产生抱怨情绪,类似“就给这么点工资,还想让我干那么多活”、“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我干了这么多事,也不给我涨工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些言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说不定哪一句正是自己的口头禅。如此抱怨,本质上是感觉对自己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且是付出>回报的单向不对等。好像大多情况下,这样的抱怨丝毫无益,反而将自己的心智拉到很低的层次,将自己的心力降到几乎为零,没有干劲,得过且过,敷衍了公司,也辜负了自己。

总结这些想法,其实都是成本观念下的产物,跟工业会计中的产品加成定价是一个道理。抱怨的人首先对自己的付出会进行单方面的判定(确定成本的价格),认为自己应该值多少钱,然后结合公司的业绩、老板的格局、市场的行情等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增幅(确定想要的毛利率),得到老板应该给自己的工资待遇,看过心理学试验的人可能知道,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劳动/实力/素质,可想而知他们内心对自己的定价肯定是高于老板给出的价格的。因此,从这个视角下解释抱怨产生的原因,是很有实用性的。

如果想解脱上述抱怨的状态,如何做?

答案是转变思维视角,认识到价格的决定核心因素不是成本,而是需求。从需求决定价格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我们作为不得不出售自己时间的打工者来说,我们的价格高低并不是取决于我们工作时间长短、工作量大小、工作成效如何,而是我们的工作成果是否有效解决了老板/公司的问题,我们出卖的时间是不是公司需要的时间,公司的需求是否因为我们的努力工作基本都得到了满足。如果这个问题想不通透,是走不出抱怨的怪圈的。

需求决定价格。如果我们没有满足老板的刚需,做再多事也无意义。因此,琢磨老板的刚需是什么,就变得极为重要。回想一下,你真的在老板的刚需这个问题上花费心思了吗?

对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刚需,真正花费心思去想,是人生开挂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夫妻、孩子、父母、领导、同事、亲戚……等等,这些都算的上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刚需是什么,我们如何去满足,这事是真正值得花心思去想的,做好了,生活幸福、工作顺利;做不好,夫妻二心、领导嫌弃。

琢磨他们的刚需,满足他们的刚需。琢磨IT,满足IT。

这些做好了,个人价值、品质自然提升了,个人价格上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总结一句话:用需求思维审视自我,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价格。

愿所有人都能不负自己,不负已剩不多的青春年华。

愿所有人在回顾过往时,都能说一句:岁月不饶人,而我又何尝饶了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招快速提高自己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