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散人,三山一叟,都是我用过的名字。
三条河流,分别是白河,洛河,长江。散人,多见于道教人士自称。以下节录百度解释
释义
1.平庸无用的人。《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庄子·人间世》:“ 匠石 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2.不为世用的人;闲散自在的人。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覊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途中见寄》:“深慙白首恋微禄,不向青山为散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云水散人,拙於应对,不如避之为佳。”
3.一说:玩世不恭,放任自流,不受束缚的人。
4.散人也指某些可转职游戏中的未转职玩家。这类人一般集合了所有职业的技能,在一类游戏中,由于逆天的技能,到达了某种临界点后会受到限制,在另一类游戏中,由于哪个方面都不精,即便聚集了各种职业的技能,综合实力也不高。
溯源
闲散之人还是无用之人
白玉蟾祖师自号“武夷散人”,孙不二元君号“清静散人”,王处一祖师号“玄靖散人”。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也唱道:“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唐陆龟蒙《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覊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好像散人就是闲散、散淡、懒散、松散的意思。
“武夷散人”白玉蟾
事实果然是如此吗?
窃考散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里面。说是有个匠人(应该是个木匠)带着徒弟出游,到了齐国,看到一颗大社树(社稷之神多附于树木之上),粗百围,高十仞。围观的群众很多,匠人的弟子也站在那看了好久,跟匠人说:“我跟着您出来这么长时间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木材,而您却看不都看,是为什么呢?”匠人说:“哎呀,不要说了,那就是散木。用来做船会沉掉,拿来做棺椁为迅速的腐朽,拿来做家具会很快坏掉,做柱子很容易生虫子,这木材拿来是没用的,所以才长这么大。”
晚上的时候,匠人回到住处。白天所见附于那颗树的社神来托梦,说:“你要把我跟那些成材的木头比吗?你看那些梨树、山楂、柚子树、樟树,果子成熟了就有人来攀折,枝干被破坏,这个就是因为自己可以用,才遭受如许之苦,所以都长不大。天下万物莫不如此。我求无用久矣,今天才得偿所愿。你一个快要死的散人,有哪里知道散木呢?”
匠人以无用之树为散木,舍神以匠人为散人,其实也是揶揄了一下匠人。所谓散人,其实就是无用之人。[1]
看似无用 实则有道
在我们平常人的概念里,说一个人没用,那是骂人的话。但是在庄子的思想里,无用恰恰是好事情。因为世间人物,皆以有用害其生,唯无用者得以全其生。比如《人间世》里的这棵树,就是如此。《庄子·列御寇》中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另外在《逍遥游》里面,惠施跟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但是这树呢,大枝臃肿,不中绳墨;小枝卷曲,不中规矩。没什么实际的用途。跟你这个人差不多。”庄子说:“今天你有大树,但是却担忧它没用,为什么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来砍伐。无所可用,就不会有什么困苦了。”
不求有用于世,而求逍遥于外
在有道之人看来,世间万物皆以有用累其生。是故有道者,不求有用于世,而求逍遥于外。世间再大的制作,再大的功业,再好的学问,都于自己的性分无关,不能增损一份。反而劳神苦形。有道之人,在旁人看来是无用之人,和那无用的大葫芦大树差不多,却不知其“参乾坤、龠万物,方寸之际,浩浩落落”,不可规模,不可揣度,这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境界。
这三条河流跟我都有莫大的关系。说大了生我养我,说小了,喝着他们的水,一路从牙牙学语的黄口稚儿,长大成人。
1.白河
白河,古称清水,发源于河南省嵩县攻离山,流经嵩县、南召县、方城县、南阳县、新野县,于瞿湾入湖北襄阳县,于两河口与唐河交汇后始名唐白河,向南至张家湾注入汉水。全长264公里,流域面积12270平方公里,白河支流众多,主要有黄鸭河、留山河、鸭河、白条河、滦河,湍河、刁河等,其中以松河、潦河、湍河、刁河最大。次级支流除湍河的支流严陵河、西赵河较大外,其余均为短小河流。白河洪水发生较频繁,鸭河口水库建成后,洪水得到了控制。发源地
河南省嵩县攻离山
所属水系
长江流域汉江支流唐白河上源
流经地区
嵩县、南召、南阳、新野,襄阳
全长
264公里
流域面积
12270平方公里
白河从嵩山脚下,蜿蜒南下,一路经过南召,方城,南阳,新野最后在襄阳汇入汉水。汉水是长江第一大支流。她孕育了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水库东南岸边旁就是武当山,东北边是内乡和淅川,紧临楚文化发祥地。泱泱大国,楚国几百年的基业就源自丹水。
汉水孕育了襄阳,滋润了南阳。白河是南阳土生土长的河流,自城西北绕城向东南流入,一路向南汇入汉水,进入长江,最后流入东海。中国是个特别简单又特别复杂的国家。
民族多样,人口数量庞大,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多样,草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上,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多样的文化风俗,任何事情都会变的不简单。一件事情,不同地方的人,不同语言的人,不同民族的人,处理起来,多少会不一样的,这样1+1+1就变的复杂起来。
说简单也容易理解,中国的事,中国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源于水。中国很大,可说到底只是几条河,几条江的事。黄河,长江,就概括了中国80%的地方和人口。加上东北的松花江,辽河,华南的珠江,浙江的新安江,北京和天津的海河,新疆的伊犁河,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你看看诺大的中国还有那里没有涉及到?
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对河流流域探索和利用的历史。
2.洛河
这条河孕育了半个华夏文明。河图洛书,孕育了易经和太极。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起点,是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个据点。无数名流豪杰,在洛河上,洛河边,在山上,在田野上,在房子里,在树荫下,望着茫茫洛河,感概万千。
这里有着太多华夏的第一次,有着文明孕育的整个历程。
每一个读书人,总会在生命的某一个时光里,在书本上遇到她。请认真看看洛河的简介,或许,你会明白,历史从来不会像人类自以为是的样子书写。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内的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即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
洛河水利开发历史悠久。特别是河南省境内,《水经注·谷水注》称,西周时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唐代曾引伊、洛水灌溉地势较高的农田,是形成古代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条件。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特别是建国后,形成了以伊河陆浑灌区、伊东灌区、洛宁县引洛灌区、宜阳引洛灌区等分布广泛在完善灌溉体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很大。
洛河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黄河交汇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河洛文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3.长江
超过一半的中国人每日喝着她的水,她也从青藏高原,一路,丘陵,高山,盆地,平原的进入大海。
这是一条长长的路,也是一条艰难的历程。也许,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每一个第一次看到她的人都无法言说,每一次看她,都像第一次。
关于散人,我也不想说太多。毕竟这个字数太多了,在今天,任何东西都讲究速度的年代,还有几人能宁静的读那些长长的文字,太少了。
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如果说我是一个懒人,也不错。但毕竟有点难听,所以干脆只留一个散字,说起来好听,听起来又似乎有了些文化的味道。
是的我也没什么文化,文化这事,向来和学历经历不沾边,只在于人的涵养和德行。
我努力吧,争取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