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

《乡土中国》是值得一读的书,它解释了中国人许多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缘故。它不像其他许多书,不是极度赞扬,就是冷嘲热讽,画着圈来让你疑惑。作者费孝通先生对中国有着踏实的了解、敏锐的观察,却没有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对国人指指点点,他感同身受,始终保持着一位学者的理性。

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人?要我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了解传统的中国,这也是这本书想要呈现给我们的。

《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_第1张图片

乡土本色

历史教科书上常常会提到土地所有权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兴亡更替的主要矛盾。没有土地,农民就失去了基本的保障,除了蓄谋造反,别无出路。如果手中握有土地,即使生活困苦,多数农民还是要守住这份田地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世代传家。

农民固守土地,终其一生,很少离开。即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在乡村形成之后,由于人口缺乏流动性,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熟悉的人,熟悉的土地,熟悉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周而复始。

在这种强烈的“熟悉性”之下,乡土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交流并不是基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对一种行为规范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乡土社会中,人们因为彼此熟悉而互相信任,人与人的关系不需要契约来保障。

《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_第2张图片

契约的强制只能用于陌生人的关系中。于是乡土社会逐渐成为了一个礼俗社会,异于西方的法理社会。同样的,在熟悉的环境之下,人与物的关系基于熟悉而产生个别、具体的经验,这种个别、具体的经验足以解决乡土生产中的问题。

农人固守土地,形成“熟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因“熟悉”而成为“俗”,常“习”之。这些“俗”因为熟悉和信任而不需要契约来固化,于是形成了所谓的乡土本色:一个礼俗社会。

《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_第3张图片

文字下乡

文字下乡运动,似乎是基于乡土社会农人多为文盲,为传递文明而推动识文断字。其实文字的功用在于传达情感,以固定的象征体系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文字并非传达情感的唯一方式。声音、表情、动作同样也可以被赋予特别的含义而成为人们传达情感的一种交流方式。

当空间的阻隔导致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文字的作用才凸显出来。如果人们可以面对面交流,文字就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了,甚至是一种交流的累赘,因为人们很少选择现场写字进行交流。而声音、动作、表情却可以准确、生动的交流。

乡土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空间相对封闭,乡村生活里的生产、生活区域往往相距不远,人们可以经常见面,于是交流上使用文字也不多,使用声音、表情、动作来直接交流更符合乡土生活的特性。所以乡土缺乏文字普及,并不是因为乡村“不文明”,而是因为“非文字”的交流途径是乡村生活自然演进的结果。直接交流比间接交流更实用。

所以文盲并非因为乡下人“愚”,反而是乡土生活的特性所致,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

《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_第4张图片

差序格局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生活,彼此之间产生各种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了人的社会属性。认识一个社会,必然要求我们了解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

在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团体划分。团体内人享有共同的权利与义务,团体外的人与此无关。书中称为“团体格局”。

在东方传统社会下,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另一种格局,书中称“差序格局”。指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重叠交错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以个人为中心,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原则而延展出的同心圆体系,中心势力越强,同心圆的层次和范围就越广,与其他同心圆的交错重叠也越多,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简单来说,差序格局就是一个人以自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

《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_第5张图片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可以理解为“团体格局”。在团体内,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享有相同的权力与义务,个人不能侵犯团体和他人的利益,团体也不能侵害个人的利益。团体能够存在的前提就是团体必须超越个人的存在,由此团体道德的核心就是权力概念,即团体内人人生而平等,同时团体不应该侵害个人,并由此引发宪法的观念。

东方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即以自己为中心外推构成的一根根私人联系网络,团体的影响很小。由此乡土社会难以产生团体道德,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在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网络的每一个结带着一种道德要素,这里的道德以私人关系为基础。

乡土社会中的道德与法律依据私人间的关系亲疏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_第6张图片

家族

乡土社会的家庭呈现出很强的差序格局的特性。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成员不限于亲子,可以依需要而以一定的原则沿着亲属差序向外扩大。该原则就是沿着父系单系传递,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

人类学认为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即氏族,乡土社会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称为家族。家族有生育的功能,也可以担负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家族必须是绵延性的,所以家族不因个人的成长或死亡而分裂或结束。

这种绵延性的事业社群凝聚的基础不是两性情感,而是家族事业的需要。家族的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而不是横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土中国》:什么是中国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