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乡愁

粽子里的乡愁_第1张图片
文\朱绍旺

锣鼓敲,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艾叶香,飘满堂。又是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的五月端阳。多少次梦回故里,与日渐苍老的母亲共度端午,品尝着家乡鲜美的大肉粽。

曾记得那年端午,我们远离故土,在外漂泊,她老人家伫立于村头,眺望远方。那翘首期盼的孤影,宛如远山若隐若现的魅影,朦胧了我的眼眸。此刻,母亲的眼里肯定充盈着悲凉与失落,因为我曾允诺要抽空回家看看。如今,我只能追忆往昔端阳,一家人包粽子的情景,聊以安慰孤寂的心!


粽子里的乡愁_第2张图片

儿时的端午节,总是充满着温情,一家人各司其职,忙碌而快乐着。在端午前夕,天刚破晓,父亲就会扛着一把长柄的镰刀,到后院的竹林里钩竹叶。我总会跟着凑热闹,在竹园里玩耍,嬉戏。微风吹拂着竹林,纷纷扬扬,盘旋翻飞的叶片翩跹起舞。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就情不自禁地张开双手,去迎接飘舞的叶子。奔跑中,脚下厚厚的竹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抖动华丽霓裳,所发出的清脆声响。我被这犹如天籁的音韵,深深地陶醉了……

在我惊叹大自然杰作的同时,斑驳的疏影下,早已聚拢了许多青翠的竹枝。父亲把那些旁逸斜出的枝叶都砍下来了,并笑言:“竹子就像是顶天立地,正直坦荡的君子,为人就应如此!”当时,年幼的我未能领略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雅情致;更无法感悟郑燮笔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的坚韧不拔。但是,通过父亲的言传,也略谙蕴藏在其中的深意了。


粽子里的乡愁_第3张图片

当片片竹叶晾晒在院墙上的时候,旭日已喷薄而出了。初阳照在湿漉漉的叶面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叶缘上呼之欲出水滴,宛如苗寨八角楼上的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此时,母亲早已在厨房着手准备,青的叶、白的米、绿的豆、红的枣、鲜的肉和殷红的腩乳,这些材料,不正象征着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幸福美满么。母亲仿佛在精心绘制着,一幅色彩绚丽的水彩画。光看着五颜六色的食材,就令人食欲大增了。

看似简单的工序,可是母亲却一丝不苟,先把粽叶层层叠叠地铺好;再舀一碗用碱水拌好的糯米,绿豆和红枣点缀其间;然后用筷子夹一块鲜肉放到中间;最后裹上粽叶,绑成长条状。每个环节,都被母亲料理得非常周到。为此,母亲所做的粽子,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形态匀称,小巧玲珑。

母亲的“杰作”,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被友邻们传颂着。其间,有不少乡邻会闻香而来,向母亲讨教如何分配糯米与食材的比例,以及捆绑粽子的一些技巧。这个时候,母亲总是乐此不疲,重复着自己的独到经验。最后,母亲还不忘叮嘱慕名而来的人,用心做出来的粽子才会有灵气!每年端午节,母亲总是如此专注地包粽子,用自己手心的温度,呵护着传统文化与美食的生命力!


粽子里的乡愁_第4张图片

日暮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出缕缕炊烟。整个村子都是烟雾缭绕,显得静谧而安详,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斜阳日渐西沉,最后只在天边留下一抹红霞。少顷,粽子的清香已经在庭前院后弥漫开了,看着锅里升腾出来的青烟,令人浮想联翩,真想大快朵颐一番。

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一条粽子上桌了!就在我们垂涎欲滴,虎视眈眈地盯着粽子的时候,母亲拿出了事先让我叠好的纸船,连同粽子一起轻轻地放入竹篮里,转身就走出门外去了,只留下了一脸茫然的我们。最后我们决定尾随母亲,去揭开那暮色中神奇的面纱……


粽子里的乡愁_第5张图片

母亲提着篮子,神情庄重地往江畔走去,我们不远不近地跟着。到了江边,母亲先驻足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再把篮子放在身边。我们就躲在不远处的江堤上,注视着母亲的一举一动,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把粽子拿出来,安放到纸船上,然后虔诚地把装着粽子的纸船,轻轻地放到水面上。纸船在潺潺流水中,缓缓地向前漂去,最后在水面上划出一朵美丽的水花,就打着旋儿沉到水底去了。


粽子里的乡愁_第6张图片

母亲犹如完成了一个神圣的使命,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继而向江心拱手作揖。当时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幼稚天真的我们并不知道,母亲正在祭拜伟大的诗人屈原!后来,随着学识的增长,我才明白了:那是一个平民百姓,对爱国忠魂的敬畏与膜拜!

        夜阑人静,独理乡愁。面对这旷野的孤灯,扪心自问:我何时才能回到那魂牵梦萦的故乡啊?羁旅之思,犹如捆绑粽子的丝带,缠绕我的心头,愈理愈忧愁……

你可能感兴趣的:(粽子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