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海南~怀旧与美味》

      似乎很多年没来海南了。印象中的海口骑楼老街曾经破旧不堪。多少年以后,重新来到这里却已变了风貌,粉刷一新的街道,完全没有了过去的模样,少了很多岁月的痕迹。街道里来来往往的多是些邻里乡亲,他们互相打着招呼,从你身边穿过,那份悠闲、那份满足是大城市里少见的。骑楼老街沿街开了很多小吃店,以海南汤饭、白切文昌鸡、砂锅东山羊、蜜汁猪脚居多,门口常有精干利落的海南女子热情地招揽着八方来客。老人们喜欢坐在屋檐下、过道边,喝着茶、聊着天,应答着晚辈们的问候 。小孩子们在通道里跑来跑去,完全不用担心被晒着、被淋着,很喜欢孩子们这种被放养的状态,个个皮肤呈小麦色,连笑声也如海南明媚的阳光。

      南方的沿街建筑和北方有很大的不同,沿街的房子都会修上挡风挡雨的通廊,方便行人在街两边、屋檐下行走,楼上的房子多是骑在通廊之上修建的。海口的摩托车非常的多,老街两旁有街坊四邻自己用白色油漆线给摩托车画好的停车位,考虑的很是周全。街的一头是菜市场,因为是周末,菜市场里人头攒动,本想采购一些新鲜的南方水果,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只好作罢。

      因为等人,闲来无事,走到老街的另一头,却是另外一番模样,除了刚刚悬挂上去的几处二级文物标牌,到处都是残墙断瓦,述说着往昔的沧桑和无奈。不经意间,看到一处有着石制门当和隶书户对的大门,推门而入,已无人家,屋顶只剩断梁,楼梯的栏杆也早已不知去向,二楼的窗棂是彩釉陶瓷做的,虽日晒雨淋但色泽依旧,院子里巨大的榕树依然健壮,树根依墙而生,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这里曾几何时一定是大户官宦人家的宅院,楼上应该有一间是小姐的闺房, 窗户已爬满滕蔓,形成一个花环,凭栏远望,可以看见世俗街景和满街花草,闺房中的玲珑倩影已成这街上曾经的风景。

        如果说食在广州,这一次我却要说“”吃在海南”了。 海口有一条海鲜街,它的独特经营方式非常值得青岛等海滨城市好好学习一下。海鲜街的一侧是海鲜市场,各种鲜活的海鲜令人垂涎欲滴,有各种活蹦乱跳的活鱼,如凶猛的深海鳗、窈窕的近海鳗、各种石斑鱼、黑头鱼、大巴鱼,有花蟹、膏蟹、梭蟹,还有小河虾、大头虾、利虾、十公分长的大海虾,有肥美硕大的生蚝、带子、扇贝、花螺、青口、毛蛤蜊,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贝类。街道的另一侧是海鲜大排档,可以加工食材,厨艺居然相当不错。 这里的价格也非常的实惠,最重要的是吃的很可口、很过瘾!我们三个人,点了6种海鲜和3罐青岛啤酒,总共才花了350元,这在青岛简直不可想象。

      离开三亚去机场之前, 原本打算吃个简午餐,无意间发现了街边上的一个湘菜馆,小小的房间宾客满堂,夫妻俩开的店,即是大厨,也是服务员,又是收银员,里里外外很是麻利。原是一顿寻常便饭,却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第一印象是菜品的味道,地地道道的湖湘特色,黄辣丁鱼被油煎过后用红油、圆葱加水炖煮,撒上姜丝、小葱、红绿色鲜辣椒段,然后用干锅盛出再放到酒精炉上,色香味都全了。第二道菜是家常豆腐,用的是雪白的水豆腐,配上红色绿色的辣椒圈、小青葱,叨上一小块简直是入口即化、辣味适中。而顺便点的苦瓜肉片汤也那么好喝,汤色清澈、略苦、余味甘,正好对冲了浓郁的辣,北方人可是万万不会用苦瓜做汤的。同行的孙姐 ,意外之间发现了她的最爱~米饭锅巴,说是小时候在农村常吃,看着她津津有味专注的模样,猜想那一定是她童年最好吃的美食。小小的饭店,一下子来了20多人,菜单要客人自己填,夫妻两人忙得满头是汗,但每一份端上来的菜品都没有丝毫的怠慢,我们是最后一波食客,菜上齐后夫妻俩才得闲走出厨房,又紧赶慢赶的收拾起桌面的碗碟筷子,听口音好像是我父母的湖南同乡,一问果然没错,小夫妻很是遗憾我们没有点店里的招牌菜~腊肉、猪血圆子、剁椒鱼头,其中剁椒鱼头说是全三亚最好吃的,猪血原子是老母亲最喜欢的,于是乎便恳求年轻的老板娘卖给我几个,好捎回去给老母亲尝尝家乡的味道。离开小店,发现夫妻俩还站在门口和我们道别,是对故乡人的依恋,还是对我们再回首的邀请,已不得而知,但美味难忘、温暖留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味海南~怀旧与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