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娇大师

这几天浸会的一个同学因为面试来北京,住在我这里。非常巧,前几天和室友聊天提到过这位同学,说是这一年认识的很有趣的人之一,是想要有更深接触的人,没过几天,人自己就来了。

这位同学我们一般叫她大师,因为她常常有一些让人听了犹如醍醐灌顶之感的回答。她是学国际新闻的,是因为一起做一个作业熟识起来,其实当时也就一起交流了两次左右。一天我转了一篇关于毕业后人生的文章,说提醒自己总是不真实期待的病,她在下面回了:不是不真实期待的病,只是青春期长于常人。顿时想视其为知己的感觉。

大师还有很多对其他人的精彩评价,都不是很记得了,只是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开始叫她大师了。

大师观察力和总结能力都很强。这点还能从她面试上看出来。这次她参加腾讯一个岗位的校招,据说和她一组的有两个北大硕士,两个中传硕士,最后只有她一个进复试。听她说她说最后做那个总结发言的,但这居然是她第一次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

能够练就这样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必然是经过多年的独立思考吧,尤其是对失败的反思。大师可能是我见过最独立的女孩子,她说从小她就不跟他爸妈说太多,都是自己默默做了。包括申请学校,以及出去旅游。

大师也追星,但追的比我见过的很多人都执着很疯狂。她喜欢大张伟,几乎每年都省吃俭用看他n场演唱会。据她室友说,她有一个大张伟的q版玩偶,出远门都带着。

我问大师为什么喜欢大张伟,她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大概是才华和戏谑以及幽默加在一起产生的某种独特气质吧。啊,居然和我喜欢一个现实中的人是很类似的理由。

对了,说到喜欢。我想说,种种迹象表明,这就只能是一场无果的单恋。但我还是决定择日摊牌。可能自己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白羊座吧,如果不是看着他的眼睛,亲口听到他说不喜欢,我是不甘心的。这一次的我是勇敢的,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不会遗憾。

青春期后延症真的很烦哦。

谈完人和情,再来点事业心。其实一直在想在金融口已经有太多深耕多年的记者了,那么自己作为一个初入者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如何突破?以及快速弥补自己的短板?这些问题都有待具体化的。

如何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西方新闻写作训练,可不可以试着改良原本较为枯燥的金融新闻呢?融入特稿的写作方式?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很难。老师说我很适合写机构新闻,找一个专门的机构条线?比如还算比较蓝海的互联网金融。

如何快速的弥补自己在金融领域的短板,知识上以及资源上。今天看一个知乎答案说,选一个财经媒体长期关注,每次看的时候画脑图,以及记下来不懂的词。谁都知道的方法,关键是坚持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娇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