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或许是情绪不佳,内心频繁地浮现着一个声音:唉,都已经48了啊!离以前认为遥远又可悲的50岁,竟然只剩下一年多了。
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吧。
人到中年,所面临的最核心的威胁,也许就是衰老和死亡。
每个人一过50岁,好像都不可避免地要加速进入那个终极的不可知的”黑洞”。
也因为衰老和死亡的快速逼近,人就一定会更多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生活状态。
智慧如托尔斯泰,也同样面对如此困扰,他不断地问自己:“是否有什么生命意义不会最终被不可避免的死亡所破坏?”“无论我做什么,我的所作所为早晚都会被遗忘,我自己也会化为乌有,那么,为什么还要为事情奔忙?”
他的问题也就是我目前所面临的大问题。我这等如同蝼蚁的平凡生命,面对必然衰老和死亡的生命结局,还有什么值得自己去争取、去奔忙的呢?过去的四十几年,一路追求、探索、折腾,刚刚有点儿明白了,这就要离开了?
或许因为个性的原因,年轻的时候,庄子和老子似乎对于我吸引力就很大,包括后来的佛学。它们对人生的意义和真相,理解得最为透彻,甚至到了让人惊心动魄的地步。后面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过于沉溺其中。他们已经很清晰地说清楚了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一切,其实都是毫无疑义甚至是至为荒谬。有时候我也假想自己站在高空,俯瞰地上如蚂蚁奔忙的人群(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就会深刻感受生命的荒谬和盲目。
因此,从最为现实的角度上来说,或许人一切的努力,终归只是对于自己和身边的少数亲人,有一些用,而不算是有意义吧。
我不可能如同托尔斯泰他们一样,能够在这个世界留下什么痕迹(其实纵使如他们一般留下痕迹,又如何?连地球也终将寂灭)。
也许相对于死亡,目前迫切的,是即将到来的衰老问题吧。
但是眼前最最迫切的,应该是在还没有到衰老期之前(在我看来,大约是从现在到60岁这十年),自己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的问题。
四五十岁,号称“半生半死”的人生,青春已经不再。幸好生活中该有的,差不多也已经有了。没有的,也不再去奢望。
以下为努力方向:
一、人际关系简单化:亲情、友情、爱情三种,亲情是守望;友情宜温养;爱情需伴随。
人有情感需求,但终究也不可执着。
二、要学会享受生活:
人活一世,虽然不可陷入享乐主义。然而善待自己,也是天经地义。
在能力范围内,要舍得消费,包括物质的和精神上的。好茶、好酒之类,买一些,
除了现在享用,也存一些以备老年。
清风明月小桥流水,不花钱的享受,享受能力与心境相关。修炼心境,很重要。
三、空虚荒谬与真实客观相伴相生,不可偏废去理解。人生毕竟以入世为主。可以适时以出世之心观照自己的现实,当更要以入世之心,体味人间甘苦。
四、正视生活压力。人其实如同一个气球,压力太大,会破裂。压力太小,也会瘪掉。
叔本华称之为人总是在痛苦与空虚中的摇摆困境。可以儒家的中庸或“度”来化解。
五、人生没有意义,但是人活着却需要目标和意义。因此,还是要设置理想和目标的。
要继续罗列目标清单,包括旅行清单、读书清单、跑量目标、身体健康指数、财富目标......等等。
人生的剧本已经演到这里,剩下的时光,多善待自己,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创造一些好的心情,只要不伤天害理就行了吧。